1927年8月13日,下野的蒋介石乘火车离开南京。临走时,送行的人很少,白崇禧、

小史论过去 2025-10-02 19:12:49

1927年8月13日,下野的蒋介石乘火车离开南京。临走时,送行的人很少,白崇禧、李宗仁、何应钦等大员一个没来,显得极为冷清。 蒋介石这人,出生在浙江奉化一个盐商家,1887年的事儿。那时候家里条件还行,他小时候跟着塾师念书,读些春秋左传啥的。1906年他跑去日本留学,先在保定军官学校混了会儿,又进振武学校学军事。那里他接触到革命圈子,1908年就加入同盟会,跟陈其美他们搅和在一起。辛亥革命一爆发,他赶紧回上海,帮着光复浙江,指挥镇江起义,干得挺卖力。二次革命失败后,他又躲日本,继续给孙中山出力。1913年那场乱仗,他带队攻江南制造局,败了就跑路,长崎成了他的窝。 这些年蒋介石折腾不少,1914年回国反袁世凯,自封司令带队打上海西部,袁通缉他,他还刺杀过郑汝成。陈其美被杀后,他抬尸回寓所,亲手料理后事。1916年帮杨虎攻江阴要塞,1918年去广东当参谋长。1920年促陈炯明回师,次年任粤军参谋长。1923年他掌黄埔军校,当校长培养军官,这帮人后来成他的班底。孙中山一死,1925年他开始往上爬,1926年3月当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从广州北伐,拿下武汉九江南昌。 北伐这仗打到1927年,表面风光,里子却烂了。国民党分成南京和武汉两派,宁汉分裂闹得不可开交。蒋介石管南京,汪精卫领武汉,政见军事上到处顶牛。武汉那边唐生智握重兵,嚷嚷东征讨蒋,北方孙传芳在张作霖撑腰卷土重来。7月23日孙传芳带六万大军占徐州,这地方丢了,蒋介石脸挂不住,赶紧上前线指挥反攻。北伐军碰上直鲁联军,接连吃亏,损失一大堆。消息传回南京,城里人心慌,军营士气低。 军事败仗只是火上浇油,国民党内部更乱套。南京军事会议上,蒋介石想集中兵力先灭孙传芳,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不干,坚持先防武汉唐生智。两人态度硬邦邦,不让步。蒋介石盼黄埔系何应钦帮腔,何应钦却闷不吭声,这沉默比明着反对还扎心。徐州失守得找人背锅,蒋介石盯上第十军军长王天培。这家伙北伐立功,手下部队扩到四万多,成蒋和桂系的公敌。蒋介石骗王天培回南京开会,当场扣人,押到杭州西湖,以擅自撤退和克扣军饷罪关起来。桂系没反对,默认了这事儿。 蒋介石想杀鸡儆猴稳位置,结果把自己玩孤立了。最后一次军事会议,他又提先搞武汉,李宗仁白崇禧直接否决。蒋介石拍桌子威胁辞职,李宗仁回一句退位也好。蒋介石扫一眼四周,没人帮腔,他知道南京待不住了。8月13日,他通电全国宣布下野,带着一肚子气离开这座他苦心经营的城市。火车站上,送行的人寥寥无几,白崇禧李宗仁何应钦这些大员一个没来,场面冷得像冬天的街头。 这下野不是一时冲动,根子在宁汉分裂。南京政府内部,桂系借徐州败仗兴风作浪,何应钦他们也倒向李宗仁白崇禧。新桂系仗着战功,在国民党里头头是道,先挤走汪精卫,再联手逼蒋。蒋介石清党后树敌太多,党内指责声浪高。徐州一丢,他的威望直线下滑,南京政府摇摇晃晃。桂系看准机会,结合何应钦等将领,促成蒋退位。整个过程,权力斗争赤裸裸,谁手里兵多谁说话硬。 蒋介石走后,列车在上海停了会儿,吴忠信杨虎加上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带近百人接他。杜月笙上前招呼,蒋介石总算有点人气。他转车去杭州,再回奉化溪口老家,住进老宅想静一静。浙江省主席周凤岐送来五万现金当路费,蒋介石收了,没多话。军长陈调元上门送十万大洋,蒋介石亲自送出门。黄埔系胡宗南关麟征宋希濂发电报,说愿意跟他走。这些支持让他有点底气。 南京那边,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搭临时政府,日子难熬。江浙财团不掏钱,军饷发不出,黄埔系部队在刘峙顾祝同手里,不听使唤。内斗外压,政府站不稳。北方冯玉祥阎锡山通电请蒋复出,说他是北伐关键人物。蒋介石政治嗅觉准,1927年12月去上海跟宋美龄结婚,宋子文他们捧场,这亲事拉近宋家关系,还沾国际光。婚礼一过,1928年1月他回南京,恢复总司令,和桂系暂时握手,继续北伐。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