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在厨房忙活了两个小时,终于端出了自己的拿手菜——红烧肉。我特意选了五花三层,小火慢炖,色泽红亮,香气扑鼻。 “明明,快尝尝,我按抖音上的做法,加了点陈皮。”她期待地看着老公。 老公夹了一块,连连点头:“好吃!比饭店的还香!” 这时,婆婆从卧室走出来,看了眼红烧肉,眉头微皱:“做红烧肉了?” 她夹起一块仔细端详:“倩倩啊,你这肉切得太大了,明明他爸以前就爱吃小块的,入味。而且你怎么没放八角?红烧肉不放八角不香。” 老公的筷子停在半空。 我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妈,现在年轻人喜欢大块的,拍照好看。八角味道太重,我就没放。” “做饭是为了吃,不是为了拍。”婆婆轻声嘟囔,却足够让两人听见。 那顿饭,老公吃得格外沉默,一块肉在碗里翻来覆去。 晚上,我在浴室洗衣服,婆婆走进来:“倩倩,明明的白衬衫不能这样搓,领口要先用衣领净喷一下,浸泡十分钟。” “妈,我知道,我都是用这种洗衣液,专门去渍的。”我举起手里的瓶子。 “你们年轻人就爱信广告,”婆婆摇头,“我告诉你,肥皂最好用,便宜又干净。” 我深吸一口气:“好,我下次试试。” 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从打扫卫生的方向,到衣柜里衣服的叠法,再到炒菜时该放多少盐,婆婆总有她的“正确方法”。 最让我难受的是,每次我和婆婆有分歧,老公总是打圆场:“妈也是为了咱们好。”“你就听妈的,她经验丰富。” 直到上周末,矛盾终于爆发。 我买了个智能扫地机器人,婆婆看了价格标签后,一整天脸色都不好看。晚饭时,她突然说:“现在年轻人真会花钱,三千多买个扫地的,我这老骨头还不如个机器。” 我忍不住回嘴:“妈,这是为了减轻家务负担,我加班多,明明也不会打扫。” “明明从小就没干过活,”婆婆理直气壮,“男人在外挣钱养家就够了,家务本来就是女人的事。” “妈,这都什么年代了!”我提高声音。 “什么年代?过日子还有新旧之分?”婆婆也不示弱。 老公猛地站起来:“够了!天天为这点小事吵,我受够了!”说完摔门而出。 那晚,我一个人躺在床上流泪。我不明白,为什么一点点小事都会引发战争? 第二天是婆婆生日,我犹豫再三,还是订了蛋糕,做了一桌菜。婆婆从房间出来,看到满桌菜肴,愣了一下。 “妈,生日快乐。”林倩递上礼物,“给您买了件羊毛衫。” 婆婆默默接过,打开看了一眼:“颜色太艳了,我这年纪穿不出去。” 我的心沉到谷底。 “但是...谢谢你费心。”婆婆突然补充道,声音很轻。 吃饭时,婆婆突然说:“倩倩,你那红烧肉...其实味道不错。” “我只是...习惯了明明他爸的口味。”婆婆低头吃饭,没再说什么。 那天晚上,我终于想通了。婆婆不是故意刁难,她只是在她熟悉的领域里,寻找存在感和价值感。那个领域就是——如何照顾好她的儿子。 第二天,我主动找婆婆:“妈,您教我做爸爸最爱吃的那款红烧肉吧?明明说他一直想念那个味道。” 婆婆愣住了,随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好啊,我教你。要选带皮的五花肉,先焯水...” 厨房里,两代人第一次和谐地站在一起。我明白,婆媳之间没有输赢,只有相互理解和包容。这条路还很长,但至少,我们迈出了第一步。
今早一进厨房,看见婆婆又拎着串黑长葡萄放桌上,我这嘴角瞬间就垮了——这话我
【46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