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曾经的强大到何种程度?举个例子来说明:苏联的情报机关——克格勃。1991年苏联解体,仍有70万外勤未被召回,许多人选择了叛变,但更多人选择潜伏为俄罗斯效力。 从二战结束到80年代末,苏联与美国的较量几乎让全球都屏息以待。 如今,很多人把苏联当作历史书中的一页,觉得它早已成为过去的“古董”,但在它的巅峰时期,它的影响力可远远超出了现在的认知。 苏联的地盘广阔,领土面积达到了2200多万平方公里,横跨了整个欧亚大陆,人口接近3亿,这种体量让任何大国都得感到震撼。 相比之下,美国本土面积只有900多万平方公里,1980年代人口才刚刚突破2亿。 克格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7年成立的契卡,这个机构是苏联最早的制度化情报组织。 随着时间的推移,契卡逐步演变为更具规模和力量的机构,尤其是在斯大林时期,国家安全总局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情报和安全工作的整合。 1954年,苏联为了提高情报和安全部门的效率,将多个安全机关合并,最终成立了克格勃(即国家安全委员会)。 这一新机构包括了总务局、对外谍报局等多个分支,职能范围广泛。 克格勃不仅负责情报收集,还涉及军事监督(相当于宪兵职责)、保护政府通讯、保卫边界,甚至执行苏联中央政治局分派的特殊任务。 从本质上说,克格勃是苏联政府的一把锋利武器,赋予了极大的权力和控制力。 它不仅能监控国内外的各类活动,还能直接执行决策。 通过这样强大的控制能力,克格勃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情报网络,甚至在苏联的偏远地区和小镇都设有分支机构,确保能随时汇集全球的信息。 最具震慑力的是,克格勃在逮捕和审讯方面几乎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在许多情况下,克格勃可以在没有法律审判的情况下直接决定刑罚。 这种不受制约的权力,让克格勃迅速扩张,也使得间谍和犯罪分子都对其心生畏惧。 过大的权力也使得克格勃成为一些政治野心家的工具,有时也被用来打击异见和排除政敌。 这一点,可以类比于中国历史上的锦衣卫,都是高度集中的权力机构,往往沦为政治斗争中的工具。 斯大林时期,尽管克格勃的权力几乎无可匹敌,但也有过一段时间的削弱和整顿。 在苏联社会局势稍有稳定后,克格勃的权力一度受到限制,但随着冷战加剧和外部敌对势力的压力,克格勃再次被赋予了更大的执法权力。 即便是后来,苏联逐渐稳定,克格勃的权力依然没有被完全削弱,因为它实在是一个太“好用”的机构。无论是对外情报的搜集,还是对国内安全的掌控,克格勃都表现得极为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克格勃是苏联唯一一个在党政军之外,直接对中央政治局负责的机构。 由于这一点,克格勃的地位和权力是无法轻易动摇的,这也让普京在年轻时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普京的父亲曾在苏联军队服役,而这支军队后来成为克格勃的一部分,这为普京的职业选择埋下了伏笔。 加上克格勃的优厚待遇,包括高薪、特权、出国机会等,使得许多年轻人纷纷向往加入其中。 普京本身也有过一段追求克格勃的经历。尽管克格勃作为当时苏联最具权力的情报机构,加入门槛非常高,但普京凭借优异的表现成功通过了各种考核。 这些考核不仅考察智力、体力,还对政治背景和社会关系进行了严格审查。 最终,普京顺利进入克格勃,并在该机构工作了16年,积累了丰富的情报工作经验。 克格勃最令人称道的,是它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独特手法。 为了保证自己的人才储备,克格勃在全国各地设立了数百所特工学校,专门训练情报收集、安保维稳、反间谍等专业人才。 此外,克格勃还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个模仿欧美国家的小镇,这些小镇与现实世界几乎一模一样,目的就是为特工们提供一个逼真的训练环境,进行“沉浸式”的演练。 这种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特工的实战能力,为克格勃培养出了大量的高级间谍和特工。 总的来说,克格勃不仅是苏联时期的情报巨头,它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控制力,也让它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最具权力和威慑力的机构之一。
为什么总说二战打光了苏联一代人,而没有人说打光中国一代人?不仅是苏联,德
【10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