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成了中美关系里解不开的死结,中国如果不放开稀土出口,美国就能随时推翻任何之前

现象研析所 2025-09-26 11:40:02

稀土成了中美关系里解不开的死结,中国如果不放开稀土出口,美国就能随时推翻任何之前签的协议,不断给中国找麻烦;可如果彻底开放稀土配额,美国拿到这些关键材料后,增强军备,再回头限制中国,局面也不会更好。 2018年,中美贸易战初起时,稀土尚未成为核心矛盾。但到2025年,局势已发生质变。中国掌控全球92%的稀土提炼产能,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进口来自中国,其军工体系对镝、铽等中重稀土的依赖达到“离了便停转”的程度。 更棘手的是,美国本土唯一能生产钕铁硼磁体的MP材料公司,2025年产能仅1000吨,不足中国2018年产量的1%。这种“美国挖矿、中国变宝”的尴尬循环,让华盛顿陷入两难:若中国持续收紧出口,福特芝加哥工厂的停产危机将蔓延至整个制造业。 若中国彻底放开配额,美国获得关键材料后极可能加速军备升级,甚至在芯片、新能源等领域形成技术反制。 这场博弈的导火索,是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对等关税”后,中国商务部48小时内出台的稀土管制措施。表面看是资源管控,实则是对美国技术封锁的精准反击。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披露,美军153种主战装备中八成依赖中国稀土加工环节,涉及镓、锗、锑的数千个武器系统,供应链87%卡在中国企业手中。这种深度绑定,让美国既不敢彻底撕破脸,又难以快速摆脱依赖。 美国的应对策略呈现“双线作战”特征:通过《国防生产法》加速国内稀土项目审批,MP材料公司在得州的工厂虽实现化学分离能力,但因中国加工成本低40%,该项目至今亏损。 另一边积极寻找“备胎”,与乌克兰达成矿产协议,对格陵兰稀土资源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试图用乙烷、EDA和飞机零部件换取中国稀土“网开一面”。 但现实是,澳大利亚阿拉弗拉稀土公司2026年前仍需依赖中国精炼工艺,越南唯一重稀土精炼厂因税务纠纷停产一年,全球除中国外尚无国家具备完整重稀土分离能力。 中国的策略则更显“以柔克刚”。2023年加强技术出口管制,2025年将钐、钆、铽等特定重稀土纳入严格审批范围,同时通过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持续突破分离技术。 这种“管住关键、放开一般”的战术,既维持了全球供应链基本运转——2025年6月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量环比暴增660%,又确保了战略资源不落入对手之手。 更微妙的是,中国将出口管制与外交博弈挂钩,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亚当·史密斯访华期间不得不承认:“中美尚未解决稀土问题。” 深层矛盾在于,稀土早已超越资源范畴,成为国家安全与产业利益的交锋点。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报告指出,中国在20种战略性矿产中主导19种的精炼产能,这种“全产业链控制”让任何局部突破都显得无力。 而中国通过《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锁死60%以上稀土分离专利、90%以上冶炼专利,形成技术-资源双重壁垒。即便美国投入4.39亿美元建设国内供应链,相关设施也要到2027年才能满足国防需求。 这场博弈没有真正的赢家。当美国企业为寻找替代供应商焦头烂额时,中国也承受着环保压力与产业升级的挑战;当美国试图通过“贸易解禁”换取资源时,中国必须警惕技术反噬的风险。 2025年7月中美达成90天关税休战协议后,稀土出口审批虽缓慢恢复,但全球锑价已因中国管制预期上涨30%,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让任何单边行动都充满变数。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稀土之争本质是产业主导权与国家安全的碰撞。中国手握资源与技术的双重筹码,美国握有市场与金融的既有优势,这场“解不开的死结”或许会持续数年。 当大家看到这里时,不妨思考: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是否存在比“封锁与反封锁”更智慧的解决方案?稀土博弈的下一章,会走向技术合作还是彻底脱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13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0

用户10xxx00

1
2025-09-26 18:05

我们要留点给子孙后代

猜你喜欢

现象研析所

现象研析所

研析现象,解读社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