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互联网尚且稚嫩,却已饱含滚烫热血的年代。我曾在一个早已湮没的军事论坛里,

婚礼时尚纪 2025-09-24 20:37:26

那是一个互联网尚且稚嫩,却已饱含滚烫热血的年代。我曾在一个早已湮没的军事论坛里,读到过一个帖子。发帖的兄弟,ID普通,语气也谈不上激昂,他只是用朴素的、甚至带点笨拙的文字,描述了自己看到F-22“猛禽”那令人绝望的性能参数后的彻夜难眠。他没有抱怨,更没有绝望,而是提出了一个让今天看来近乎悲壮到可笑的“建议”: “国家……能不能给我们这些军迷,搞一些最简单的飞行培训?不用学什么高机动,就会起飞、保持航线就行。到时候,真要有那么一天,把我们组织起来,让我们开着那些老旧的歼-7、歼-8,甚至更老的飞机,第一批升空。” “我们飞在咱们解放军最金贵的飞行员前面,飞在歼-10、歼-11前面。敌人的导弹不是厉害吗?让它们先冲着我们来。我们把他们的弹药消耗掉一些,哪怕只能帮后面的飞行员们多争取零点几秒的规避时间,哪怕只能多吸引敌人一架飞机的注意力,都值了。” “咱们的精英飞行员,是留着最后肉搏的宝贝疙瘩。这种消耗战,让我们先上。” 帖子下面,没有长篇大论的争论,没有精妙的战术分析,只有一页又一页,密密麻麻的回复。全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1。” “+1。” “+1。” 那不是起哄,那是一种沉默的宣誓。每一个“+1”背后,都是一个平凡的中国青年,在想象中那个最残酷的时刻,愿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民族最锋利的刀刃,去承受第一波冲击的决绝。那种平静之下的荡气回肠,至今想起,仍觉鼻尖酸涩。那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怆,一种用最原始的“数量”,去对抗最尖端“质量”的赤诚。他们没想过回来,他们计算的,是自己的残骸能铺多长的一段路。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当年论坛上那些热血青年,多半已为人父,鬓角或许已生华发。而他们当年那悲壮的设想,在今天,似乎以一种他们未曾预料的方式,有了新的延续。如今,我们或许不再需要呼吁青年们去驾驶老旧的战机进行自杀式冲锋,但可以问一句:“现在,是不是可以让更多的军迷,学一点简单的无人机操作了?” 依然是消耗,但消耗的不再是无可替代的生命,而是可以量产的工业产品。这种“进阶”,背后是国家实力的天翻地覆,是那份赤诚之心,终于有了更坚硬、更科技的依托。悲壮,化为了沉静的力量。 这巨大的变迁,让我想起了我那年仅一年级的小侄子。家人带他看了93阅兵的录像。小家伙指着屏幕上的钢铁洪流,兴奋地叫着那些他早已如数家珍的名字:“歼-20!激光炮!东风快递!” 在他刚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些国之重器,就如同高山大河一样,是“现成”的存在。他从未经历过“望眼欲穿”的等待,也未曾体会过“差距令人窒息”的焦虑。他的自豪,是天然的、饱满的,却也可能因太过顺理成章,而少了些许分量。 我不禁有些恍惚,等他长到二十岁,成为我们这个国家的中坚力量时,他会是什么模样?他会不会也像我们今天所审视的某些强大国家的青年一样,带着一种因从未经历匮乏与屈辱而产生不自觉的“目中无人”? 但旋即,我又释然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气质。他们不必再重复我们父辈的忍辱负重,也不必再体验我们这代人的奋起直追。他们的“骄傲”,理应建立在更坚实的基石之上。关键在于,我们要让他们懂得,这份“现成”的底气从何而来——它来自于那一页页无声的“+1”,来自于无数个默默无闻的日夜攻关,来自于一个民族从谷底挣扎爬起、跌跌撞撞却永不停歇的跋涉。 那份深藏在民族血脉中的清醒、坚韧与牺牲,绝不会因为表面的强大而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传承的方式。当我的小侄子终有一天,在某个历史的节点,需要他站出来时,我相信,他血脉中流淌的,依然是那份“我们先上”的基因。只是那时,他驾驭的,将是更先进的武器,守护的,是一个他理所应当觉得强大、却也深刻理解其为何强大的祖国。 那时的他,不会目中无人,只会目光如炬。那才是先辈们用悲壮与汗水,浇灌出的、最动人的模样。

0 阅读:0
婚礼时尚纪

婚礼时尚纪

婚礼时尚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