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今天终于出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就在今天,当其他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23 16:43:15

202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今天终于出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就在今天,当其他候选人还在为选票算计、回避历史时,只有郑丽文,身穿蓝白党国服,选择在国耻日这一天,前去领表登记。 1931 年 9 月 18 日夜,沈阳北大营的枪声划破夜空,东北军士兵王金海攥着上膛的步枪,在战壕里对着战友喊:“不能退!这是咱们中国的土地!” 93 年后的同一天,2024 年 9 月 18 日,台北的国民党党部前,郑丽文身穿蓝白相间的党国服,手里攥着 1300 万新台币保证金和登记表格,在镜头前一字一句说; “今天是国耻日,我来登记参选,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台湾人是中国人,咱们不能忘了祖宗的历史!” 两种时空里的 “坚守”,隔着近一个世纪,却都指向同一个 “中国” 的根。   郑丽文的这份执念,藏在云林眷村的童年记忆里。她小时候住的眷村,家家户户都有抗战老兵,父亲郑松年曾是国民党军队的连长,参加过湘西会战,胳膊上还留着日军刺刀划的伤疤。 每到九一八,父亲都会把她叫到身边,指着墙上的中国地图说:“当年日本人占了东北,又想吞台湾,咱们中国人拼了命才把他们赶出去,你要记住,咱们的根在大陆,不能忘本。” 那时候,眷村里的孩子玩游戏,最爱扮 “打鬼子”,郑丽文总抢着当 “通信兵”,把写着 “中国必胜” 的纸条藏在口袋里,这份童年印记,成了她后来人生转折的伏笔。   年轻时的郑丽文,曾一度走偏了路。上世纪 90 年代,她刚大学毕业,受当时 “台独” 思潮影响,觉得 “民进党能给台湾带来新变化”,加入了民进党,还凭着口才当上了青年部主任。 可没过几年,她就发现不对劲:民进党高层开始淡化抗战历史,有人说 “日本殖民对台湾有好处”,甚至要把 “台湾光复节” 从公定假日里删掉。 2001 年,她在党内会议上质疑:“咱们的父辈跟日本人打仗,难道是白打了?” 结果被时任民进党主席的陈水扁批评 “思想僵化”。 2002 年,她看着民进党推出 “去中国化” 教材,终于下定决心退党,退党声明里写着:“我是中国人,不能跟着一群不认祖宗的人混!”   离开民进党后,郑丽文沉寂了几年,直到 2007 年,在父亲的鼓励下加入国民党。 可那时的国民党,在两岸问题上已经越来越 “软”:马英九时代提 “不统不独不武”,把 “一个中国” 藏在模糊的表述里。因此如今的她用九一八的历史重量,逼国民党直面历史问题。   但大陆不会把希望全都寄托在郑丽文身上,毕竟如今大陆对台思路的调整,早已跳出 “看台湾当政者脸色” 的被动框架,转向以 “支持统一” 为核心的主动布局。 不再将沟通渠道局限于台湾地区所谓 “执政当局”,而是把目光投向所有认同 “两岸同属一中”、致力于民族统一的力量,哪怕这些力量暂时不掌握岛内最高行政权力。 就像洪秀柱女士,多年来始终坚定主张 “两岸同属一中”,即便在国民党内部面临压力,仍坚持赴大陆参与两岸交流,从共同纪念抗战胜利到探讨中华文化传承; 她的每一次发声都成为两岸统派力量的精神支撑。大陆不仅为她提供交流平台,更通过学术研讨、文化论坛等形式,让她的理念被更多两岸同胞听见; 又如苑举正教授,作为台湾学界的统派代表,他在公开场合清晰阐释 “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的历史事实,批判 “台独” 史观对青年的误导; 大陆媒体客观传播他的观点,高校邀请他参与学术交流,让理性的统一声音突破 “台独” 舆论的封锁。   信源:海峡导报:郑丽文: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开创两岸和平百年基业

0 阅读:1

猜你喜欢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