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绿能投资掉头往下走,中国风光电装机猛冲第一。一个踩刹车,一个踩油门,谁快谁慢,一目了然。 项目没以前多,美国的钱投得也没以前狠。风电、太阳能、电池厂,不少都喊停了。 不是美国企业想不干,是政策动了手。 特朗普上台后,改了一揽子法案,把之前那套新能源补贴收紧了。 尤其是《通胀削减法案》里设定的那些激励条件,很多被重新写了。 比如想拿税收抵免,项目必须在2026年之前开工,时间一下子卡死,还加了一条,涉及“外国关注实体”的,一律要重新审核,清洁能源项目正中靶心。 同时,海上风电不好批了。联邦政府暂停了新的审批流程,企业哪敢动工。等审批、等政策、等豁免,项目就这么拖着。谁投钱谁心虚。 有个数据直接说明问题:2025年上半年,美国清洁能源投资比前一周期少了200多亿美元。 不是降一点,是大跳水,超过三成。很多投资人撤了。也有人说先不急,等政策明朗再说。 不少原本规划好的电池厂、太阳能园区,宣布延期。 最典型的是亚利桑那那个储能项目,本来要搞千兆瓦级,现在搁那不动。 不是技术不行,是政策让人看不懂。 就业也跟着受影响。行业估算,已经有两万个绿能相关岗位没了。 这些岗位原本靠政府补贴撑着,一没补贴,老板第一件事就是裁人。更别提那些还没落地的项目,压根不招人。 各州情况不一样。德州和加州还在撑,但中部、南部很多州清洁能源开发停滞。 州政府也很尴尬。上面一变,他们也不好再推进,干脆一起等。 项目商最怕就是不确定性。融资放不下来,审批卡着,政策还随时可能翻盘。 开发周期被拉长,成本跟着涨,风险就堆起来了。 跟美国这边慢下来不同,中国绿电这段时间干得很猛。 全国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一起冲,一年上两个亿千瓦的速度。这什么概念? 就是风加光加起来,装机已经超了全国火电。这个变化,在国家能源局报告里写得很清楚。 西北、华北很多地方的集中式新能源基地快速推进。 风光电并网速度也快。不少项目半年内就从批下来到并网,流程卡得死但节奏不慢。 政策基本一边倒支持。能源央企带头干,地方也拼命上。 一个市批十几个项目,一个省一口气招几百亿投资,几乎是把资源全砸进去搞风光。 风电和太阳能的发电量,已经在多个地区超过水电。 再往东部拉,绿电进园区、进企业、进车间。电力结构的变化,是从工厂用电表上看得见的。 企业看得清楚,有订单、有政策、有场地。 资本也愿意投,设备商也能接大单。上下游都动了。装机数字说明一切,不靠口号。 中国现在做的是把风光电做到基础能源的位置上。 这跟美国那种“先试试”的路数不一样,是把新能源当主角来干。 再往后看,两边走向只会差得更远。 美国这边受限于政治周期,绿电政策像跷跷板。 一届上来就推,一届上来就砍。开发商有苦说不出,辛辛苦苦谈好的项目,政策一改就泡汤。 中国这边则节奏稳定。一期完了做二期,指标一层层下发。 省级政府和央企联合,效率上来了。 光伏、风电、储能这些链条也都国产化,交货快,成本稳,计划不容易乱。 美国现在说要“能源独立”,可它一收补贴、二砍进口。 绿电项目没有钱,也没有零部件,怎么独立? 这时候反而是中国厂商、设备、工程队在加速往外走。 中东、拉美、非洲,接的项目越来越多。 有的企业已经从“国内大干”转向“全球布局”。 国内忙,国外也不闲。 全球清洁能源这盘棋,美国踩了刹车,中国踩了油门。 谁快谁慢,从项目数、投资额、建设周期、发电量这些硬数据看得很清楚。 绿电不是讲故事,是干出来的。 中国这一轮,是在发电端拼出来的,不是政策墙报上画出来的。 美国这边,先是政策放水,后来又抽水,企业转不过弯,投资人也心灰意冷。 一来一回,差距就拉开了。 信息源: 《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首次超越火电》·央视网·2025年4月25日
美国绿能投资掉头往下走,中国风光电装机猛冲第一。一个踩刹车,一个踩油门,谁快谁慢
历史透视眼
2025-09-23 03:01:57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