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灭亡有多惨?堪称人间地狱!靖康之耻都要靠边站。1227年盛夏,蒙古铁骑冲

丁香空结雨中愁 2025-09-21 23:10:20

西夏的灭亡有多惨?堪称人间地狱!靖康之耻都要靠边站。1227 年盛夏,蒙古铁骑冲入西夏都城中兴府,刀刃划过城墙的闷响与百姓的哭喊混作一团,断壁残垣间,鲜血顺着街道沟壑汇入黄河,让这段水道红了整整三日。 蒙古士兵按成吉思汗遗诏行事,三日内屠戮 37 万党项人,占当时党项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城内外堆积的尸体需靠焚烧才能处理,浓烟遮蔽天空,连飞鸟都不敢靠近。 这个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曾在西北大地书写过百年辉煌。1038 年李元昊建国后,并未一味照搬中原制度,而是在推行汉化的同时保留党项特色: 官制分 “蕃官”“汉官” 两套体系,既用汉字文书,又创制出独特的 “方块西夏文”—— 这种文字借鉴汉字笔画,却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独立体系,仅常用字就有 3000 多个,还诞生了《番汉合时掌中珠》等双语典籍。 鼎盛时期的西夏,疆域横跨陕西北部、甘肃大部、宁夏全境及内蒙古西部,面积超 80 万平方公里,不仅能与宋、辽、金三足鼎立,还通过灵活外交周旋于大国之间: 时而与宋交战夺取横山之地,时而向辽称臣获取援助,甚至在宋夏议和后,每年从宋朝获得 25 万匹绢、25 万两银的 “岁赐”,靠着这种平衡术,西夏维持了近 200 年的稳定。 13 世纪初蒙古的崛起,打破了这种平衡。1205 年,成吉思汗以追击逃兵为借口,首次率军攻入西夏边境,劫掠了瓜州、沙州等地,虽未深入,却让西夏见识到蒙古铁骑的威力。 此后二十余年,蒙古先后六次进攻西夏,西夏虽凭借坚固城防和沙漠地形多次抵抗,却也逐渐耗尽国力。 1217 年,成吉思汗计划远征花剌子模,要求西夏出兵助战,却遭到西夏重臣阿莎的嘲讽:“若大汗连自己的军队都凑不齐,还算得上草原的主人吗?” 这番话彻底激怒成吉思汗,也为西夏的灭国埋下伏笔。 1226 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发动第四次征夏战争,这次蒙古军改变战术,不再单纯围攻城池,而是先攻占西夏赖以生存的河西走廊,切断其粮道与外援。 灵州之战中,西夏名将嵬名令公率十万大军救援,却被蒙古军分割包围,黄河冰面被鲜血染红,十万党项士兵几乎全军覆没。 次年春天,中兴府被围半年后,城内粮尽援绝,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剧,末帝李睍无奈选择投降,却仍难逃一死 。 蒙古军按照成吉思汗 “屠城毁庙” 的遗诏,将李睍处死,皇室男性成员的脊柱被制成饮器,用于萨满教的镇魂仪式,女性则被分给蒙古贵族为奴。 蒙古对西夏的打击,远不止军事征服,更是系统性的文明清除。 专门的毁陵队携带火药与工具,对贺兰山脚下的西夏王陵展开破坏:他们凿穿陵区防水层引发塌方,将刻有西夏文的石碑砸成碎片,改筑为城墙砖;用 “毡帐焚烧法” 点燃王陵的木质宫殿,燃烧产生的黑烟在百里外都能看见。 中兴府的文庙被付之一炬,八千卷西夏文献在烈火中化为灰烬,掌握西夏文字的学者、官员被全城搜捕,考古发现的 “学者冢” 中,骸骨手腕留有捆绑痕迹,身旁还散落着砚台、毛笔,显然是被集体处决。 元朝建立后,更是通过制度性手段抹去西夏痕迹: 强迫党项男子与蒙古妇女通婚,子女登记为 “唐兀氏”,八大党项氏族被拆散迁居,由蒙古监军看管; 不过西夏文明并未完全消失。 1909 年,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内蒙古黑水城遗址,从一座佛塔中发掘出上万件西夏文献,包括佛经、法典、文书等,这些用西夏文书写的典籍,让这种 “死亡文字” 重新进入学术视野。 现代考古也不断带来新发现:2008 年,银川西夏博物馆工作人员扫描一块残缺石碑时,发现表面覆盖的泥土下隐藏着细小的西夏文; 2016 年,地质勘探雷达在西夏 9 号王陵地下 17 米处,探测到人工爆破的痕迹,印证了当年蒙古毁陵的记载。这些遗存,如同文明的碎片,拼凑出西夏曾经的模样。 蒙古为何唯独对西夏如此残忍?除了西夏多次抵抗激怒蒙古贵族,更重要的是西夏的文明独立性让蒙古不安 。 西夏文字、制度、文化虽受中原影响,却始终保持独立体系,这种 “既不附蒙,也不附宋” 的姿态,与蒙古试图建立统一帝国秩序的诉求相悖。 而西夏控制河西走廊时,对蒙古商队征收重税,更是直接触动了蒙古的经济利益。 信源:(亡国后的西夏到底有多惨,城池沦陷还不够,皇陵也被人搜刮一空——网易新闻)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