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限制也没用,中国已下定决心,拒买美国芯,黄仁勋:很失望。观察者网援引路透社报道称,尽管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推出了多款对华减配版AI芯片,但中国的科技巨头们并不买单。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讽刺。这些芯片本来就是英伟达为了迎合美国政府的出口限制而特意设计的“阉割版”,性能比国际版缩水不少,价格却不见得便宜。比如RTX6000D,性能比被禁售的RTX5090差一截,但售价反而更高,被国内技术人员调侃为“花钱买残血”。阿里巴巴测试过,发现其AI训练耗时比华为昇腾910B多了整整三倍,字节跳动更直接把它列进了“不推荐采购”名单。
所以中国企业集体拒绝这些芯片,根本不是意气用事,纯粹是商业上的理性选择。性能不达标,性价比低,还要担心美国芯片可能预留的“后门接口”带来的安全风险,谁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黄仁勋的失望情绪背后,是英伟达可能失去的巨大中国市场。截至2025年1月的财年,中国市场为英伟达贡献了170亿美元的收入,占到其总销售额的13%。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但即便如此,英伟达还得把在中国芯片销售收入的15%上缴给美国政府,这是特朗普政府为换取出口许可开出的条件。这么高的“抽成”进一步压低了英伟达的利润空间,也让他们在中国市场更难有价格竞争力。
中国监管层面也有动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指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公司停止采购和测试英伟达的特定芯片。同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英伟达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展开了进一步调查,重点关注其此前收购以色列芯片厂商Mellanox的交易是否构成了市场垄断。
中国企业之所以能这么硬气地对英伟达说“不”,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国产芯片的崛起。华为昇腾910B芯片已经实现了7纳米工艺自主化,算力可以媲美英伟达的A100,但价格低了25%。2025年8月,昇腾芯片的单月订单量据称暴涨了300%。百度、腾讯等科技巨头都在将部分原定给英伟达的服务器订单转投给华为。
不只是华为。龙芯中科发布了完全自主设计的龙芯3C6000处理器,性能达到2023-2024年国际主流水平。长江存储的闪存芯片良率达到了90%。中芯国际、华虹等芯片制造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都超过了90%。国产芯片生态正在快速完善,中国在AI、5G、物联网等领域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也更加明确,不再接受“次等”产品。
中美之间的芯片博弈因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国本想通过技术封锁遏制中国,结果反而加速了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化进程。中国现在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还正在芯片设计、制造、设备等多个环节快速提升自给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相关问题时表示,中方反对在经贸科技问题上对特定国家采取歧视性做法,愿同各方保持对话合作,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
所以黄仁勋的“失望”可能仅仅是个开始。当中国市场不再依赖美国芯片,当中国国产芯片能在性能和价格上形成竞争力,美国芯片企业恐怕要面临更大的挑战。英伟达的遭遇说明,在科技领域搞封锁和歧视性政策,最终结果很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