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歼10系列战斗机不出口?说句不好听的,是因为有钱的看不上歼10,而没钱的根本买不起。 在全球军贸的角逐中,一款中国战机性能可靠却出口遇冷:富裕国家追求顶尖技术,贫穷国家预算捉襟见肘。这困境背后,是市场格局的博弈,还是机遇的酝酿? 中国航空工业从上世纪80年代启动歼-10研制,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主导项目,1981年空军提出需求,1984年选定鸭翼布局,1998年首飞成功。2003年交付部队,2006年作战值班。系列包括A型基础款、B型改进进气道、C型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PL-15导弹。出口版歼-10CE单价约4000万美元,在珠海航展多次亮相,吸引多国关注。中国军贸坚持互利共赢,国防部强调出口符合国际法,维护地区稳定。通过技术转让帮助伙伴提升能力,但决策基于战略互信。 歼-10系列不出口,主要因为有钱的看不上,没钱的买不起。中东石油大国采购偏好高端机型,沙特和阿联酋倾向F-35或阵风,这些产品附带技术支持和外交保障。歼-10虽机动性好,但挂载点少,续航有限,在西方分类属3.5代。富裕买家视军购为战略投资,追求全面优势,而非单纯性价比。 比如,泰国2025年选择瑞典鹰狮,而不是歼-10C,原因在于后者虽便宜,但兼容现有体系需额外成本。 发展中国家预算紧,尼日利亚2024年国防开支仅10亿美元,买几架歼-10就占大头,后续维护费更高。这些国家往往选二手F-16或M-346,低门槛入门。印尼曾考虑苏-35,后转阵风,评估显示切换中国体系重建后勤链条开支大。 巴基斯坦例外,2022年引进歼-10CE,2024年使用护航任务,但维护复杂,部分转为训练。 全球市场路径依赖,美俄体系主导,引进新机需重置弹药和维修,贫穷国家算账后退缩。 伊朗2025年谈判采购40架歼-10CE,因苏-35交付延误,且印巴冲突中歼-10表现突出。 埃及传闻买40架,但官方否认。印尼2025年考虑二手歼-10补充力量,谈判受外部影响。 这些案例显示,价格优势和实战验证是突破点。巴基斯坦在印巴冲突用歼-10取得战果,提升国际认可。 中国愿与友好国家分享成果,促进和平。
为什么歼10系列战斗机不出口?说句不好听的,是因为有钱的看不上歼10,而没钱的根
虎虎聊娱乐
2025-09-18 13:36:3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