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被蝮蛇咬伤,家长拎蛇飞奔医院,2025年9月13日晚8时许,湖南常德市某居民

窗边守望晨曦 2025-09-17 15:23:10

宝宝被蝮蛇咬伤,家长拎蛇飞奔医院,2025年9月13日晚8时许,湖南常德市某居民区发生一起儿童被毒蛇咬伤事件。一名2岁男童在自家门口水泥地玩耍时,不慎踩中一条约30厘米长的短尾蝮蛇尾部,反被毒蛇咬伤右脚踝。事发时,男童仅轻声向母亲示意“脚痛”,未出现哭闹,并抬起伤脚指认伤口位置。这一异常镇定的反应为后续救治争取了关键时间。 家长发现后立即采取行动。父亲用木棍击毙毒蛇,装入塑料袋携带,同时母亲用清水冲洗伤口,未进行挤压或捆扎等错误操作。从咬伤到抵达常德市中医医院仅用22分钟,途中家长通过电话确认医院备有抗蝮蛇毒血清。据急诊科记录,患儿送抵时右下肢肿胀至大腿根部,皮肤呈紫色瘀斑,尿液呈酱油色,血肌酐值超正常值10倍,已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状。 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儿科、肾内科、整形外科等6个科室联合制定方案。针对短尾蝮蛇混合毒素特性,医疗团队采用“局部灌流+全身透析”创新疗法,首剂注射8支抗蝮蛇毒血清中和游离毒素。救治过程中,医生每6小时监测凝血功能,动态调整补液量,同时使用无创监护设备避免二次损伤。经过36小时连续治疗,患儿于9月15日上午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出院。 该事件暴露出儿童户外安全的典型风险。短尾蝮蛇作为湖南常见毒蛇,其毒液含凝血酶激活剂和神经毒素,成人致死量仅40毫克,儿童因体重轻、代谢快更易发生毒素快速扩散。据常德市疾控中心统计,2025年1-8月当地已报告127例蛇咬伤案例,其中儿童占比达41%,傍晚6-8点为高发时段。 事件引发社会对儿童急救教育的关注。男童母亲透露,家庭日常通过“身体部位指认游戏”进行生命教育,孩子能准确识别伤口位置得益于长期认知训练。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方建华指出,0-6岁是生命认知形成关键期,家长可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孩子危险信号识别能力。 目前,常德市已启动秋季防蛇专项行动,在居民区投放300公斤驱蛇粉,组织200场防蛇知识讲座,并为医疗机构补充抗蛇毒血清库存。物业方面在绿化带安装红外感应喷雾装置,检测到蛇类活动即自动喷洒雄黄溶液。这些措施折射出公共安全体系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蛇类咬伤 毒蛇事故 来源:中华网

0 阅读:0
窗边守望晨曦

窗边守望晨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