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志愿军撤军前,黄继光弟弟当逃兵被抓回,他含泪承认:黄继光是我哥。

尔说娱乐 2025-09-17 13:39:40

1958年,志愿军撤军前,黄继光弟弟当逃兵被抓回,他含泪承认:黄继光是我哥。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8年6月的朝鲜,初夏的阳光洒在上甘岭的山坡上,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黄继恕站在597.9高地上,目光凝视着这片曾经硝烟弥漫的土地。 四年前,他怀着对哥哥的思念和母亲的嘱托来到朝鲜,如今即将离开,心中百感交集。 黄继恕记得1954年离家时的场景。 母亲邓芳芝握着他的手,眼里含着泪光: "去吧,去完成你哥哥未竟的事业。" 那时他刚满20岁,带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沿途的乡亲们纷纷前来送行,他们都知道,这是英雄黄继光的弟弟,要去继续哥哥的使命。 在朝鲜的岁月里,黄继恕亲眼目睹了战争的创伤。 被炸毁的村庄、荒芜的田野,还有那些失去亲人的朝鲜百姓。 作为志愿军的一员,他积极参与当地的重建工作,帮助修建房屋、开垦农田。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拿出哥哥的照片,默默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 1957年的一天,黄继恕接到一个特殊任务。 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要为黄继光制作塑像,需要他提供参考。 他仔细回忆哥哥的容貌: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挺直的鼻梁,总是带着微笑的嘴角。 雕塑家们根据他的描述,一笔一划地雕琢着英雄的形象。 当塑像完成时,黄继恕仿佛又看到了哥哥站在面前。 在即将撤离朝鲜的前夕,黄继恕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要在临走前,亲自去上甘岭597.9高地收集一捧泥土带回家乡。 这个决定让他经历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遭遇。 那天清晨,黄继恕独自一人悄悄离开营地,向上甘岭进发。 由于没有向上级报告,他被巡逻的士兵当成了逃兵。 当几名战士将他拦住时,黄继恕急切地解释: "我不是逃兵,我只是想去哥哥战斗过的地方看看。" 但战士们并不相信他的话。 在被带回营地的路上,黄继恕的眼眶湿润了。 他望着上甘岭的方向,终于哽咽着说: "黄继光是我哥哥,我只是想带一捧他牺牲地的泥土回家。" 这句话让在场的战士们都愣住了。 他们仔细端详这个年轻人,果然从他脸上看到了英雄黄继光的影子。 误会解除后,连队特批了黄继恕的请求。 在指导员的陪同下,他再次来到597.9高地。 站在哥哥牺牲的地方,黄继恕小心翼翼地收集泥土,每一捧土都显得格外珍贵。 他仿佛能透过这些泥土,感受到哥哥当年的英勇与坚定。 回到四川老家那天,黄继恕捧着那包珍贵的泥土,缓缓跪在母亲面前。 邓芳芝颤抖着双手接过泥土,泪水无声地滑落。 她轻轻抚摸着泥土,仿佛在抚摸儿子的脸庞。 周围的乡亲们无不为之动容,许多人忍不住擦拭眼角。 此后的岁月里,黄继恕经常向人们讲述哥哥的故事。 他会详细描述黄继光如何从一个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战斗英雄,如何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他的讲述让黄继光的形象更加鲜活,让英雄精神得以传承。 2014年,黄继恕安详离世。 在他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了他珍藏多年的那包泥土和哥哥的照片。 这些东西见证了一个家庭的无私奉献,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英雄传奇。 如今,在上甘岭的山坡上,依然盛开着各色野花。 每年春天,当地人民都会来这里祭奠英烈。 黄继光和黄继恕兄弟的故事,就像这些年年绽放的鲜花,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 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个人的牺牲与奉献,更展现了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所爆发出的巨大力量。 黄继光用生命捍卫了国家尊严,黄继恕用一生传承了英雄精神,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专题策划丨英烈精神不朽 后人接续奋斗——守护黄继光精神高地)

0 阅读:32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