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要拆除部分古建筑,遭到林徽因阻拦。他指着林徽

墨舞风华姿 2025-09-16 04:02:03

1953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要拆除部分古建筑,遭到林徽因阻拦。他指着林徽因的鼻子吼出“你林氏低微,林徽因听后,怒斥道:“我侯官林氏满门忠烈,你又算什么东西?”全场顿时一片沉寂。 吴晗1909年生在浙江义乌一个普通家庭,从小爱读历史书,12岁去金华求学,接触大量古籍。1927年他考进杭州之江大学,次年转入上海中国公学,写出《西汉经济状况》得到胡适注意。1931年进清华大学史学系,尽管数学零分,但靠历史和国文突出被录取。 1934年毕业留校教书,1937年成教授,主攻明史,出版多部朱元璋相关著作。1949年后转行政,任北京市副市长,负责城市规划,强调实用改造。林徽因1904年生于杭州,原籍福建闽侯,祖父林孝恂是光绪进士,曾任知县,家族有公车上书背景。她早年教育不正规但扎实,1916年读培华女中,1920年随父林长民去英国,接触外交圈。 1924年与梁思成赴美宾大学建筑,因系不招女转美术系,1928年结婚,回国后在东北大学和清华教书,专注古建研究,参与山西佛光寺考察,是首位女建筑学家。1949年后,继续在清华建筑系任教,推动古建保护。 吴晗学术生涯专注明代,强调历史实用价值,林徽因则与梁思成合作,绘制北京中轴线图,精确记录古建数据。两人背景不同:吴晗从学者变行政,推动城市变革;林徽因坚持遗产守护。1950年代北京改造中,他们观点碰撞,凸显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1953年,北京启动大规模建设,吴晗作为副市长主持座谈会,讨论牌楼和城墙拆除问题。他认为这些古建阻碍交通,影响工人宿舍和工厂扩建,引用法国和伦敦例子,主张学习苏联模式。林徽因反对,指出拆除会毁元代遗址和金中都遗迹。她拿出文物报告,强调古建精确工艺价值。争论焦点在帝王庙牌楼和东华门胡同,吴晗压力来自东北工厂电报和纺织部文件,坚持拆砖建房。林徽因引用巴黎圣母院例子,反对以商场取代古迹。会上,她提到1948年梁思成标记炮击禁区,保护永定门等,如今却要让路。吴晗反驳,提到林家进士多但无产业工人。林徽因回应家族历史,拿出林觉民文稿。散会后,吴晗手稿被溅湿,争论升级,但焦点始终在古建存废。 这场辩论暴露文化保护难题,林徽因健康已现危机,咳嗽加剧,却坚持观点。吴晗立场基于现实需求,桌上文件堆积,显示建设紧迫。双方交换报告和图纸,会议延续数小时,文件散落,最终未达共识,但推动高层注意。 争论后,周恩来收到报告,找梁思成讨论,决定工业区西移,故宫周边留缓冲带,写入北京规划。1954年,西单扩建挖出元代夯土,吴晗现场查看宋代残片,工程叫停,遗址入首都博物馆。古建保护推进,保留故宫等标志。林徽因1955年春住院,床头笔记记录城市设计,继续改图纸,枕边有给女儿的营造则例本。4月1日,她因肺结核在北京同仁医院逝世,享年51岁,追悼会在贤良寺举行。吴晗继续副市长工作,参与规划,古建区扩大,北京保留部分街区。事件影响延续,市政府印发保护文件。 吴晗生于义乌清贫家,早年博览史书,20岁决心研究明史。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后,他专注学术,1937年成教授。1949年后,任副市长,负责建设,推动拆除以建新。林徽因杭州出生,家族忠烈,祖父进士,父亲林长民任司法总长。她赴美学建筑,婚后考察欧洲和中国古建,1931年参与戏剧社,1946年建清华建筑系。1949年保护古城,1950年代任教授,继续遗产工作。两人路径不同,却在北京改造中交汇。 1953年座谈会,吴晗主持拆除讨论,强调交通事故频发,牌楼成拦路虎。林徽因拿出中轴线图,反对毁瓮城遗址。吴晗挥苏联图,主张建宿舍。林徽因列报告,指出填护城河后果。争论中,吴晗提历史学家视角,林徽因抖1948年禁区事。双方交换观点,会议室文件满桌,辩论焦点在实用与遗产间。 后续,周恩来批阅时问计,工业西郊挪,北京规划调整。1954年遗址挖出,吴晗赶现场,叫停工程。林徽因住院改图,1955年4月1日逝世。吴晗继续规划,保护区扩大。事件促成博物馆展品,北京街区部分保留。

0 阅读:359

猜你喜欢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