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一退再退,不敢跟日本人干仗。 张学良根本不顾及南京的指示,在与日方代表谈判的同时已经开始秘密安排从锦州一线撤军,此举引起了南京国民政府的严重不安。顾维钧于1931年12月3日电文中极力劝阻道:“兄(指张大少)拟将锦州驻军自动撤退,请暂从缓。”12月5日,顾维钧再次与宋子文联名致电张学良:“现在如日人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蒋介石亦于1931年12月8日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张学良对各方的劝告均置若罔闻。 1931年12月7日,陆军参谋本部下令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八旅团,从朝鲜调第二十师团一部、混成第三十八旅团等部队增援关东军。12月15日,关东军已经逐渐逼近锦州。12月28日,第二师团主力渡过辽河向锦州发起进攻。12月30日,日混成第三十九旅团进攻大虎山。 12月15日,内外交困的蒋介石在各方压力下宣布下野。12月25日、12月30日,接替蒋介石上任的孙科代表南京国民政府两次电令张学良,“对于日本攻锦州应尽力之所及,积极抵抗”,“惟日军攻锦紧急,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上述命令均为张学良拒绝。1932年1月2日,张学良借口等待调停,发表声明撤出锦州,同时下令东北军各部全部撤入关内。最后一批离开锦州的东北军官兵长跪在车站的土地上,面朝东北家乡的方向号啕大哭,久久不愿南去。让人想起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那片土地饱含深情”。 1932年1月3日,日军兵不血刃,占领军事重镇锦州。对于日军来说,这简直难以置信,他们本以为锦州非经过一场血战不能取得,还事先集结了战车部队随时准备应付张学良的反击,板垣、石原再次赢得是盆满钵满。从此,日本也多了一句俗语:“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以为你关东军哪?” 锦州失守,关内和关外的联系被彻底切断,此举使得东北各地自发的抗日力量彻底丧失了进一步抵抗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借此机会,北线各路日军也频频展开积极行动,1932年1月28日,关东军第三旅团由长春向哈尔滨进军,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二师团增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在短短4个多月里,整个东北三省11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陷敌手,3000万同胞从此开始了长达14年被统治、奴役的痛苦历程。 这边,南京国民政府指挥不动张学良,那边关东军也不尿东京那一壶。面对前线战事的不断扩大,日本内阁已经无能为力。说起来有点可笑,张学良的不战而退,直接影响到日本国内的军政两界。随着前线捷报频频传来,原来的谨慎派已经完全被强硬派压倒。南次郎陆军大臣和金谷范三参谋总长因“无力约束关东军”而双双引咎辞职,陆军大臣辞职导致内阁集体垮台。1931年12月11日,若譞礼次郎内阁总辞,次日犬养毅受命组阁。新首相犬养毅试图控制军队的好战倾向。1932年3月,犬养毅内阁拒绝承认关东军一手扶持的傀儡伪满洲国。两个月后,5月15日,一群少壮军官闯入犬养毅家中,不由分说将其乱枪“明杀”。后文详叙。 可以说,在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的漫长过程中,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汉奸。在军事行动展开的同时,另一大人物当然也不甘寂寞,他就是“三通”之一的“东北通”土肥原贤二。由他策反的汉奸数不胜数,“奉天地方维持会”会长袁金铠,奉天省省长臧式毅,奉天市市长赵欣伯,吉林省省长熙洽,黑龙江省省长张景惠等,纷纷脱离国民党政府,宣布“独立”。
张学良一退再退,不敢跟日本人干仗。 张学良根本不顾及南京的指示,在与日方代表谈判
历史并不说事
2025-09-13 20:43: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