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盒正在被时代抛弃!大家有没有发现,从前几年八宝山3.7万个墓地到期无人续租,到2024年中国殡葬业龙头公司福寿园业绩惨淡,炒墓地就和炒房一样,最终只会成为经济泡沫,而那些炒墓地的人,没准会把老婆本都给亏完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25的一个清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管理员像往常一样巡视墓区。 公告栏上张贴的续租通知在寒风中微微颤动,上面列着的3.7万个到期墓穴中,大多数至今无人问津。 这个曾经需要"托关系找门路"才能购得的长眠之地,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冷遇。 与此同时,在上海福寿园的总部办公室里,高管们正在审阅2024年的财务报表。 数据显示,公司收入同比下降20.9%,净利润锐减52.8%,经营性墓穴销售量减少了3800多个。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折射出中国殡葬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在上海松鹤园,一块0.6平米的墓地标价34.18万元,折算每平方米价格高达76万元。 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当地顶级豪宅的单价。 更令人深思的是,这些高价墓地仅有20年使用权,到期后需要续费,否则将被清理。 这种"二十年租约"式的交易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其价值。 经济压力是促使人们转变观念的重要因素。 32岁的北京白领张先生算了一笔账:购买一个普通墓地需要6万多元,相当于他半年的工资。 如果选择在上海等大城市安葬亲人,费用更是高达数十万元。 "这些钱足够支付父母一年的医疗费,或者给孩子报好几个培训班。" 张先生最终为父亲选择了海葬,"与其追求死后的体面,不如改善生者的生活。" 环保意识的觉醒也在推动殡葬方式的变革。 在天津滨海新区,海葬服务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 自1990年至今,当地已举办459期骨灰撒海活动,累计撒放骨灰2.6万具。 仅2023年一年就撒放2400具,超过2010至2015年六年的总和。 参加海葬的李女士说: "父亲生前喜欢大海,这样安排更能体现他的心愿。" 社会观念的转变同样不容忽视。 老一辈人讲究"入土为安",注重墓地的规模和墓碑的气派。 而年轻一代更看重生前的陪伴和生活质量。 28岁的杭州程序员小王表示: "对逝者最好的纪念不是豪华的墓葬,而是生者幸福的生活。我们更愿意把钱花在带母亲旅游、给父亲买保健品上。" 殡葬行业本身也存在问题。 过去这个行业被称为"暴利行业",毛利率高达80%以上。 但随着信息透明化程度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墓地投资的局限性:无法流转、无法抵押、无法产生收益。 这种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其投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国际比较也让我们看到差异。 在美国,墓地一般是永久产权,价格在几千到几万美元之间。 欧洲许多国家推行火葬和公墓,费用也相对温和。 相比之下,中国一线城市的墓地价格已经远超国际水平,与居民收入严重脱节。 未来殡葬业将朝着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 除了传统的墓葬方式,数字纪念馆、骨灰晶石、太空葬等新型纪念方式正在涌现。 这些新形式不仅更符合环保要求,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情感需求。 这场变革本质上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考。 人们逐渐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死后的排场,而在于生时的体验与感悟。 对逝者最好的纪念,不是昂贵的墓碑,而是珍藏于心的记忆与传承。 正如选择树葬的刘先生所说: "让父亲回归自然,与树木一起生长,这样更有意义。"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疯涨的墓地,正在被抛弃)
说起来有点荒诞:人死多了,生意却冷了。2025年,全国死亡人数预计飙上1200万
【266评论】【2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