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网友最灵魂的发问:越南从大国独立出来,为的就是过上更好的生活,结果越南现在过

烟雨评社 2025-09-11 10:35:45

越南网友最灵魂的发问:越南从大国独立出来,为的就是过上更好的生活,结果越南现在过的比大国差那么多。 越南经济近年来确实表现出色。世界银行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越南经济增长达到7.5%,超过本地区大多数经济体,推动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出口活动的强劲增长。制造加工业、物流服务及运输业随之蓬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可打开越南的社交平台,类似的讨论总能在热门话题里占据一席之地。有人贴出胡志明市街头拥堵的摩托车流,配文 “每天花两小时在上班路上,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也有人对比着中越两国的高铁速度,感叹 “从河内到胡志明市坐火车要 30 多个小时,而中国的高铁能让同样的距离缩短 4 小时”。这些带着失落的声音,折射出越南民众对现状的复杂感受。 上世纪 70 年代末,越南完成国家统一后,也曾满怀憧憬地规划未来。当时的领导人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的目标,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试图快速摆脱战争留下的创伤。 最初几年,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越南的纺织业、农产品加工业确实迎来过一段增长期,不少外资企业纷纷在南部的平阳省、同奈省设厂,街头的新工厂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年轻人抱着 “进厂就能过上好日子” 的想法涌入城市。 但发展的脚步很快遇到了瓶颈。越南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从北到南的公路大多是双向两车道,遇到雨季就泥泞不堪,货车在半路陷上一整天是常有的事。 港口的吞吐量也严重不足,胡志明港作为最大的港口,每年有近三成的货物要排队等待卸载,这让依赖进出口的企业苦不堪言。有做水果出口的商人算过一笔账,一批芒果从越南农场运到中国市场,光是在路上耽误的时间就可能让三成水果烂掉,利润被损耗大半。 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更是让普通民众头疼。河内和胡志明市集中了全国 70% 以上的重点学校和三甲医院,偏远山区的孩子要走两小时山路才能到乡镇小学,教室里的课桌椅还是三十年前的旧款式。 在中部的义安省,一个村庄只有一名医生,村民得了急病往往要雇摩托车跑几十公里才能到县城医院,有人因为耽误治疗落下终身残疾。 相比之下,中国这些年的发展速度让越南民众看在眼里。跨境电商平台上,中国的智能手机、家电产品占据了越南市场的半壁江山,年轻人宁愿省吃俭用几个月,也要买一部最新款的中国手机。 去中国旅游过的越南人回来后,总会对着亲友描述高铁上平稳的桌面、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共享电动车、医院里扫码就能挂号的智能系统,语气里满是羡慕。 去年有个越南博主拍了一组视频,记录自己从广西南宁坐高铁到广州的经历,视频里时速 300 公里的列车、干净整洁的车厢、乘务员流利的英语服务,在越南社交平台上播放量突破了 500 万,评论区里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这样的交通” 的留言刷了屏。 越南的经济结构也存在难以忽视的问题。虽然这些年 GDP 增速保持在 6% 左右,但主要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几乎是空白。 国内的汽车组装厂大多是外资品牌的代工厂,核心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一辆在越南生产的汽车,成本比中国同类车型高出三成。农业方面,越南虽然是大米出口大国,但农户大多是小作坊式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遇到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损失往往难以估量。 如今,越南的年轻人开始重新思考未来。有人选择到中国的高校留学,希望能学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人在边境城市做着跨境贸易,把越南的咖啡、腰果卖到中国,再把中国的电子产品运回国内。 他们在社交平台上讨论着两国的发展差异,不再只是单纯的抱怨,更多的是带着一种 “我们该如何追赶” 的思考。毕竟,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个最初的愿望,始终在每个越南人的心里跳动着。 跟中国比起来,越南就像是有点小机灵但缺了大智慧,老是学别人,结果搞得自己国家文化和发展上老是断层,因为没有自己的真本事,所以始终没法真正跟上世界的步伐。

0 阅读:393

评论列表

千里走单齐

千里走单齐

2
2025-09-11 12:23

猴子只会掰苞米,掰一个大的,就丢一个小的,到最后还是一个苞米。

用户16xxx34

用户16xxx34

1
2025-09-11 11:23

越南是祖国雄鸡的鸡爪子所以理应回来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