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对中国再补一刀!8月26日晚,土耳其贸易部一纸公告,认定中国货借道欧盟(西

瑶光沐蕙芷 2025-08-29 09:31:34

土耳其对中国再补一刀!8月26日晚,土耳其贸易部一纸公告,认定中国货借道欧盟(西班牙除外)溜进土耳其,硬征每吨1200美元的反倾销税,即刻生效,不留缓冲! 土耳其这一记冷箭,矛头直指中国生产的铰接链——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零件,却是机械、建筑、运输等领域的“关节件”,没了它,不少设备都得“瘫痪”。 这一招表面冲着中国,实则把欧盟也拖下了水。土耳其咬定中国企业通过欧盟“洗产地”,把中国产的铰接链贴上欧盟标签再倒卖进土耳其市场,绕开土方原本对中国直供产品的高额关税(之前已持续征税15年)。但蹊跷的是,土耳其唯独放过了西班牙——因为西班牙自己就是铰接链生产大户,出口量占欧盟对土总量的六成以上,和中国转口货区分度高。 土耳其这么干,既精准打击了中国“曲线入土”的货流,又分化了欧盟内部立场,防止欧盟抱团施压,还暗戳戳引导中国企业去西班牙设厂避税,玩的是“一箭三雕”的算计。 其实土耳其对中国铰接链动手,也不是头一回了。早在 2010 年,他们就针对原产于中国的铰接链征收过 1200 美元 / 吨的反倾销税。这十多年来,中国企业为了继续做贸易,只能想办法绕开壁垒,而土耳其和欧盟的关税同盟协定,就成了大家眼里的一条 "捷径"。不少企业把产品先出口到欧盟国家,再转口到土耳其,既能利用欧盟的关税优惠,又能继续给土耳其客户供货,本来是挺正常的商业操作,没想到这次又被土耳其拎出来说事。 今年以来,土耳其对 "转口贸易" 的打击越来越严。从年初对中国胶合板搞反规避调查,认定产品借道马来西亚出口,到这次剑指欧盟转口的铰接链,动作一个接一个。有业内人士分析,这背后其实是土耳其想保护本土产业,毕竟铰接链这类产品技术不算特别尖端,本土企业很容易感受到外来竞争的压力。再加上这两年全球贸易不太平,土耳其自身的贸易逆差压力不小,拿反倾销当工具也就成了常用手段。 可这次的征税公告来得太突然了,8 月 25 日做出终裁,26 日就公开发布生效,企业连调整的时间都没有。那些已经把货物发往欧盟转口的中国企业,瞬间就懵了 —— 原本算好的成本账全乱了套,每吨 1200 美元的税一加上,利润空间荡然无存,有些刚签的订单只能眼睁睁看着黄掉。更让人头疼的是,这种反倾销税一旦征收,往往会持续好几年,就像土耳其对中国浸渍聚氨酯纺织品的反倾销税,从 2005 年一直延续到现在,中间还多次通过复审延长期限,这意味着中国铰接链想再正常进入土耳其市场,难了。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种贸易防控的背后很可能夹带政治博弈。有分析指出,土耳其此前曾想通过巴基斯坦合作渠道摸清中国歼-35战机的发动机技术,结果被中国的“核心部件定位芯片+权限锁定”防得严严实实,连颗螺丝都没看到。技术没捞着,转头就对中国电动车、光伏、铰接链连番加税,多少带点“报复性贸易”的味道。 可这种保护自家产业的打法,反而暴露了土耳其的产业短板——本土光伏组件成本比中国高30%,电动车核心部件80%靠进口,连铰接链的年产量都填不满国内一半需求。加税的结果,往往是本土企业趁机涨价,老百姓买单,最后政府还得倒贴补贴平抑成本,去年光伏接线盒加税后电站成本涨12%,土政府被迫多掏10亿美元补窟窿就是明证。 土耳其这波突袭,短期看是给中国企业添了堵,但长远看更像一针清醒剂——全球贸易的规则正在被保护主义撕碎。今天土耳其能对欧盟转口货“连坐”征税,明天东南亚、中东若效仿,中国企业的出口网只会越收越紧。要破局,终究得靠技术升级和本地化布局,毕竟,市场的大门可以关上,但真正攥在手里的硬实力,谁也没法加税。

0 阅读:110

猜你喜欢

瑶光沐蕙芷

瑶光沐蕙芷

瑶光沐蕙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