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后,苻坚带着千余手下往回跑,途中遇见慕容垂带着三万人马接应。半路上,有人劝慕容垂杀掉苻坚,慕容垂考虑后,决定护送苻坚回长安,尽臣子之责,然后两不相欠,再行造反。 苻坚在王猛去世后,逐渐被统一天下的野心冲昏了头脑。 公元383年,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强行征调北方丁壮,拼凑出一支号称 “百万” 的大军,兵分三路南下伐晋。 耐人寻味的是,慕容垂自始至终都对伐晋持 “积极支持” 态度。倒不是他真心想帮苻坚统一天下,而是他深知前秦看似强大,实则内部矛盾尖锐,一旦伐晋失利,便是他慕容氏复兴燕国的绝佳时机。 所以出征前,慕容垂特意叮嘱儿子慕容宝:“若秦兵败,吾当与汝共复燕国。” 果不其然,苻坚在淝水之战中遭遇惨败,他在混战中仓皇逃跑,在到淮北时,身边只剩下千余名残兵。 让苻坚心寒的是,一路上听到的都是 “秦兵败矣” 的消息,不少将领甚至趁机割据自立,昔日强盛的前秦,竟然陷入了土崩瓦解的境况。 就在苻坚走投无路之际,慕容垂带着三万铁骑来了。 这一幕,让苻坚又惊又喜。惊的是,慕容垂手握重兵,会不会趁机对自己不利?喜的是,在众叛亲离的时刻,终于有人愿意来接应自己。 慕容垂见到苻坚后,立刻翻身下马,跪地行礼,语气恭敬的说:“特率部前来护驾,愿陛下无恙!” 苻坚看着眼前恭敬有礼的慕容垂,心中的警惕稍稍放下。他想起当年慕容垂因受前燕朝廷排挤,走投无路投奔自己,自己不仅收留了他,还封他为冠军将军,委以重任。如今自己落难,他能前来接应,或许是真心感念自己的知遇之恩? 可苻坚不知道的是,慕容垂的 “恭敬” 背后,藏着一盘精密的棋局。 淝水之战刚结束,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就建议:“秦主骄矜,兵败国亡,此天亡秦之时也!不如趁此机会杀了苻坚,夺取他的残部,然后挥师北上,复兴燕国!” 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更是直言:“苻坚对我鲜卑族素有戒心,若今日放过他,他日等他缓过劲来,必诛我等!不如先下手为强!” 面对亲人的劝说,心中有疑虑的慕容垂却摇了摇头。慕容垂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他深知,自己虽然手握三万重兵,但前秦在北方经营多年,仍有不少服从于苻坚的势力。如果自己在苻坚落难时将其杀害,必然会被贴上 “弑君叛主” 的标签,遭到前秦残余势力的围剿,不利于后续复兴燕国的计划。 再者,苻坚对慕容垂有 “知遇之恩”,当年慕容垂在前燕备受迫害,妻子被赐死,儿子被流放,是苻坚收留了他,还给他高官厚禄,让他得以保全性命和家族。 虽然慕容垂一直心怀复国之志,但在他看来,“恩” 与 “谋” 不能混为一谈 , 他可以背叛前秦,但不能以 “弑君” 的方式背叛。 于是,慕容垂对慕容宝和慕容德解释说:“苻坚虽败,但他毕竟是我的君主。我若杀他,天下人会说我忘恩负义,不利于招揽人心。不如先护送他回长安,尽我臣子之责。等他回到长安,我们再以‘归乡祭祖’为由,请求返回河北。到那时,苻坚必然对我放松警惕,我们再相机行事,复兴燕国,岂不是更稳妥?” 这番话,让慕容宝和慕容德恍然大悟。他们不得不佩服慕容垂的隐忍与远见 ,比起一时的痛快,长远的复国大计才更重要。 接下来的日子里,慕容垂亲自率领三万铁骑,护送苻坚向北而行。一路上,他对苻坚毕恭毕敬,不仅安排好苻坚的饮食起居,还主动清理沿途的乱兵,保护苻坚的安全。 苻坚见慕容垂如此“忠心”,心中十分感动,甚至后悔当初听信王猛的话,对慕容垂心存戒心。 走到洛阳时,苻坚的残兵已经聚集到了好几万人。 慕容垂见时机成熟,便对苻坚说:“河北之地如今混乱不堪,许多旧部都在等待陛下的号令。臣愿率领部众返回河北,安抚民心,为陛下募集粮草和兵马,再回长安辅佐陛下。” 苻坚此时对慕容垂深信不疑,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还亲自为他送行,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珠宝。 苻坚哪里知道,这一放,就等于放虎归山,为前秦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慕容垂离开苻坚后,一路北上,很快就抵达了河北。他以 “苻坚诏令” 为幌子,迅速召集了前燕的旧部,又收纳了大量因淝水之战而流离失所的流民,兵力很快就扩充到了十余万人。 不久后,慕容垂在荥阳正式称王,宣布复兴燕国,即后燕。 慕容垂率领大军南下,先后攻占了邺城、中山等重镇,控制了整个河北地区。 而此时的苻坚才发现自己被骗,但为时已晚 ,前秦内部早已分崩离析,羌人贵族姚苌、氐人贵族吕光等纷纷割据自立,苻坚根本无力再讨伐慕容垂。 后来,姚苌率领羌军攻占长安,苻坚被俘。姚苌逼迫苻坚禅位,遭到拒绝后,将其缢杀于新平佛寺。这位曾经统一北方、意气风发的天王,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咸丰九年,左宗棠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因没有下跪请安,被左宗棠骂了一句:“武官见我,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