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方谴责中国网民“侮辱昭和天皇”,要求中方给个说法。 8月26日当日本内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8-27 17:45:45

日媒:日方谴责中国网民“侮辱昭和天皇”,要求中方给个说法。 8月26日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记者会上抛出这一诉求时,国际舆论场瞬间泛起波澜。 要知道,这位被日方声称“遭侮辱”的昭和天皇,正是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战争的最高决策者裕仁,他主导的侵略行为给中国及亚洲多国带来了数千万人的伤亡,最终却逃脱了战争罪的彻底清算。 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日方这番“维护天皇尊严”的表态,与其说是外交抗议,不如说是对历史正义的公然漠视,更与近期日方一系列试图歪曲历史、干扰国际对二战记忆的举动形成了呼应。   回溯历史,裕仁天皇在二战中的角色早已被史料清晰定格。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批准扩大对华侵略的军事计划;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亲自下令组建“中国派遣军”,纵容日军在南京实施大屠杀、开展细菌战等反人类罪行;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裕仁虽被迫宣读《终战诏书》,却在美国的庇护下未被追究任何战争责任,甚至保留了天皇头衔。 这种“罪而不罚”的结局,本就是二战后国际正义的一大缺憾,也为日本后来的历史修正主义埋下了隐患。 而如今日方将中国网民对裕仁的批判称为“侮辱”,本质上是试图将战争罪犯包装成“国家象征”,掩盖其侵略历史的核心目的。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次日方就“天皇相关内容”发难,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近期针对中国的第四波舆论攻势。 早在一个月前,日本自民党内阁多名阁员就以“参拜英灵”为名,前往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种公然为战犯招魂的行为,已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强烈不满。 随后,日方又通过外交渠道向部分国家施压,试图阻挠其派员参加中国9.3阅兵——要知道,9.3阅兵是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缅怀先烈、警示战争,日方的阻挠行为。 本质上是害怕国际社会再次聚焦其侵略历史。 不久前,日方又就中国在东海正常开发油气田提出“抗议”,将经济议题政治化,进一步暴露了其借各种议题干扰中日关系、转移历史反思压力的企图。   面对日方的密集发难,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始终紧扣“历史正义”这一核心。针对阁员“拜鬼”,中方明确指出“靖国神社供奉战犯,参拜就是为侵略历史招魂,日方应深刻反省”; 针对阻挠阅兵,中方强调“纪念抗战胜利是国际社会共同责任,任何试图歪曲历史的行为都不得人心”; 针对东海油气田议题,中方严正表明“中国在自家海域开发资源合法合理,日方无权干涉”。 而此次日方就“网民内容”提出无理要求,中方的立场同样清晰:中国网民对裕仁的评价,源于对侵略历史的铭记和对受害者的共情,并非所谓“侮辱”,日方更没有资格对中国民众的历史情感指手画脚。 毕竟,当日本社会仍有部分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美化侵略战争时,日方最该做的是正视自身历史罪责,而非反过来要求受害国“克制”。   事实上,日方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早已引发国际社会的警惕。日本至今仍在天皇战争责任、侵略史实认定等问题上模糊其词”。 对比德国将希特勒列为国家禁忌、严禁任何美化纳粹的行为,日本不仅未对裕仁的战争责任进行彻底清算,反而在教科书修改、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不断试探历史底线。 此次甚至为裕仁“被批判”发声,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充分暴露了其历史认知的扭曲。   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中国民众通过表情包、历史科普等方式表达对侵略历史的态度,本质上是对“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的坚守。 这种情感,源于3500万同胞在侵华战争中的牺牲,源于南京大屠杀中30万无辜生命的逝去,源于无数家庭在战争中支离破碎的伤痛。 日方若真希望改善中日关系,首先要做的不是谴责中国网民的历史情感表达,而是正视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彻底清算侵略历史,向受害国人民作出真诚道歉。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弥合历史伤痕,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反之,若继续沉迷于历史修正主义,不断在历史问题上挑衅,最终只会让日本在国际社会更加孤立,也永远无法摆脱二战侵略历史的阴影。   信息来源:产经新闻--侮辱昭和天皇的帖子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泛滥,石平称“日本政府应要求中方严肃处理”

0 阅读:1

猜你喜欢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