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内蒙赤峰1供销社大门被撬,丢失大宗财物。警方侦查8天,一无所获。有位民警一拍脑门:“怎么把他忘了!快去请!”谁料,请来1位大字不识的老人,只用1天就破了案。[紫薇别走]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一家供销社发生盗窃案,大门被撬开,数千元的财物和一支猎枪丢失。 现场脚印十分杂乱,有解放鞋、球鞋,也有棉鞋和布鞋的印记,一时难以判断究竟有几人作案,侦查工作陷入僵局。 专案组调查八天仍未取得进展,一位老民警提到赤峰有一位刑侦专家马玉林。 马玉林虽不识字,却是公安部特聘的刑侦顾问,他年轻时长期牧羊,练就了通过脚印识别体型、步态甚至年龄的绝技。 马玉林接到求助后,连夜带着徒弟赶到现场,在众多杂乱脚印中,他注意到后墙杂物堆上有两处不起眼的压痕。 经比对,确认是被盗猎枪的枪托印,他还根据墙面的细微擦痕,判断作案者其实只有一人,穿的是当地常见的棉靰鞡鞋,并反复进出、制造多人作案的假象。 马玉林开始追踪脚印,他采用自创的“圈踪法”,不仅还原出嫌疑人的行进路线,还推断出其心理状态,比如曾在某处徘徊犹豫,又突然加速离开。 追出八里地,脚印在一处山岭中断,马玉林判断嫌疑人是有意翻山误导追踪,便安排徒弟翻山继续追,自己则乘车绕到山后。 民警开始排查可疑人员,马玉林在一旁静静观察,他特别留意每个人的步态。 他注意到一个中年男子右腿行动略有不便,像是旧伤留下的残疾,这一细节与之前追踪中脚印一深一浅的特征吻合。 就在该男子自以为蒙混过关、转身离开时,马玉林突然高声令其“站住”。 对方下意识地脚步一滞,身体微微失衡,右腿的缺陷顿时显露,经后续审讯和搜查,警方在其家中找到全部赃物及作案工具,案件在接案24小时内成功告破。 传统刑侦中对痕迹的细致观察与经验积累的重要性,马玉林将多年牧羊时积累的辨踪经验,灵活运用于犯罪侦查中,展现出非凡的推断能力。 现代刑侦技术日益先进,痕迹学、心理学与侦查员实战经验的结合,仍是破案不可或缺的一环。那些看似普通的脚印、划痕或细微动作,往往成为突破全案的关键。 网友热评: 马玉林是“人形追踪仪”,尤其对他从枪托压痕和墙头蹬痕锁定单人作案的操作服气。 “现在满街摄像头,破案还靠AI人脸识别呢,结果当年老汉用泥巴印子就把案子办了!” 他晚年气管炎发作还让同事用绳子拉着去现场的细节,感叹:“这责任心,现在打着灯笼都难找!” “我爸说当年警校教材里就有‘步法追踪’章节,源头就是马老!可惜现在新人只会查监控,野外追踪课早取消了。” “放现在,这种没文凭的‘土专家’怕是连辅警都考不上,经验全浪费了!” 没DNA没指纹库,全靠人海摸排,换谁都头大!关键是人警方肯放下身段请外援,这胸襟才促成经典合作。” “要搁现在,监控一调五分钟破案,但万一停电呢?老汉这手绝活才是终极备用方案!” 信源:公安部刑侦技术教材
1973年,内蒙赤峰1供销社大门被撬,丢失大宗财物。警方侦查8天,一无所获。有位
雨后清新绿天
2025-08-26 23:12: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