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38师师长莫德宏下令剥光132头日寇的衣服,并将其斩首喂狗,用日寇

趣史小研究 2025-08-23 00:01:22

1938年,138师师长莫德宏下令剥光132头日寇的衣服,并将其斩首喂狗,用日寇的血来祭奠遭遇屠杀的南京同胞,日本痛斥:这个中国人太残忍。 1938年4月,台儿庄战役打得正酣。莫德宏当时是138师的师长,顶在台儿庄外围,对面是日寇的王牌部队——板垣师团。那会儿,南京大屠杀的血腥味还没散尽,全国上下都憋着一股火,一股要把侵略者撕碎的怒火。 桂系部队的装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跟日军的飞机大炮比,还是差了一大截。硬碰硬,是拿兄弟们的命去填。莫德宏读过军校,脑子活,他没有死守阵地,而是玩了一招“诱敌深入,侧翼反包”。他主动让出中央阵地,把部队埋伏在两翼。 日本人一看,以为中国军队怂了,嗷嗷叫着就冲了进来,结果一头扎进了莫德宏张开的口袋。一场反冲锋,打得日寇鬼哭狼嚎,仓皇败退。 故事的高潮,就在追击的路上。 莫德宏带队追到一处寺庙,发现里面躲着一股溃败的日军。这伙日寇被团团包围,自知插翅难飞,乖乖地举了白旗。按理说,优待俘虏是国际惯例。但在那个当下,对莫DE宏和他的士兵来说,“惯例”两个字,显得苍白又可笑。 为什么?因为在审讯登记时,一个惊人的发现让所有在场的中国官兵血往上涌——这132名俘虏,大部分来自日军第六师团。 第六师团,它就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主力之一,手上沾满了三十万南京同胞的鲜血。 这个发现,就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所有人心中的地狱之门。仇恨,不再是抽象的家国情怀,而是具体的、滚烫的、无法抑制的血债。 莫德宏一天没吃饭,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他把部队集合起来,当着所有人的面,只问了一句:“兄弟们,南京的仇,报不报?” “报!报!报!” 喊声震天。 于是,他下了一道在今天看来惊世骇俗的命令:将这132名日军战俘,全部剥光衣服,斩首示众,用他们的血,来祭奠南京城里惨死的同胞。 命令下达,132名有亲人死于南京屠杀的士兵被选为刀斧手。寺庙前的广场,成了这群屠夫的断头台。那些刚才还叫嚣着“武士道精神”的日寇,此刻有的跪地求饶,有的屎尿齐流,嘴里喊着:“你们不能杀俘虏,这是违反国际法的!” 可笑吗?一群刚刚在人间制造了地狱的恶魔,转眼间就想起了法律的庇护。 莫德宏没有丝毫动容。随着他一声令下,132颗头颅滚落在地,鲜血染红了寺庙前的土地。战士们哭了,不是怜悯,而是压抑已久的悲愤终于有了一个出口。一个年轻的士兵对莫德宏说:“师长,你做得对!我哥就死在南京,换我,只会比这更狠!” 莫德宏没烧掉尸体,他让人把这132颗头颅堆成了一座京观,尸身则丢去喂了野狗。他要让后面来的日本人看看,中国人不是待宰的羔羊,我们的善良有锋芒,我们的复仇,血债血偿。 当后续的日军赶到这里,看到这骇人的一幕,集体崩溃了。他们见过中国人被屠杀的惨状,却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被屠戮的对象。日本军官在现场破口大骂:“这个中国人太残忍了!” 你看,这就是侵略者的逻辑。他们屠杀平民是“圣战”,你反抗复仇就是“残忍”。 这件事,在当时非但没有让莫德宏受罚,反而得到了嘉奖,蒋介石亲自发电嘉奖,他还荣获了一枚宝鼎勋章。因为在那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所有人都明白,对恶魔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莫德宏将军的传奇还没完。1942年,他驻防安徽时,用刚到手的美式高射炮进行试射,正巧一架日军飞机飞过。他当即下令开火,一炮就给打了下来。谁能想到,这架飞机里坐着的,正是时任侵华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冢田攻大将,也是策划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这让他成了抗战中,中国军队击毙的军衔最高的日军将领。 有人说,这是南京三十万冤魂在天有灵,指引着炮弹,为自己复仇。 抗战胜利后,日本竟然还向国际法庭告状,说莫德宏违反《日内瓦公约》杀害战俘。但作为战败国,又背负着罄竹难书的罪行,这场闹剧最后不了了之。莫德宏将军不愿打内战,解甲归田,隐居乡里,直到1972年去世。

0 阅读:0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