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承认了! 据路透社消息,英伟达高层内部已经确定将为中国重新定制AI芯片,型号暂定为B30A。据称,新的芯片性能高于H20,基于最新Blackwell架构,采用单芯片设计,原始算力约为美版B300的50%,标配高带宽内存和NVLink技术。英伟达此举是想消除之前H20有后门的影响,无疑也变相承认了H20留有“后门”的事实。 去年出口管制收紧后,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了H20这款芯片,可它的日子并不好过。 今年4月突然被暂停销售,直到7月才恢复,期间各种猜测不断,最让人在意的就是“后门”传闻。 虽然没有实锤,但这种说法像块阴影,一直没散。 现在B30A要来了,难免让人觉得,这是不是想借着新产品,把H20留下的疙瘩给抹平? 再看B30A本身,确实有不少新东西。 用了最新的Blackwell架构,比H20的Hopper架构先进不少,性能自然也往上提了一截。 设计上走了单芯片路线,所有核心电路都集成在一块硅片上,和美版B300的双芯片不一样。 算力方面,大概是美版B300的一半,还配上了高带宽内存和NVLink技术——这些配置H20也有,但架构上的代差摆在那儿,B30A的优势是明摆着的。 但这背后,美国的监管始终是绕不开的坎。 前阵子特朗普放话,说可能允许更先进的英伟达芯片卖到中国,可话里话外全是条件。 他说新芯片得是“缩减版”,算力可能要打五到七折,还直言H20已经“过时”。 一边松口允许销售,一边又卡着算力、伸手要钱,这操作实在让人没法痛快接受。 而且有消息说,美国内部对向中国开放AI技术顾虑重重,监管部门的批准还远着呢。 英伟达对此的回应倒是中规中矩,说会在政府许可的范围内保持竞争力,所有产品都经过批准,只用在合法商业用途上。 这话听着没毛病,但看看数据就知道,上一财年中国市场给英伟达贡献了约13%的收入,这么大块蛋糕,他们显然舍不得丢。 于是就有了这种矛盾的局面:一边得跟着美国政府的政策走,搞各种限制; 一边又惦记着中国市场的利润,想办法维持存在感,算盘打得噼啪响。 这些年英伟达给中国的芯片,要么是性能被“阉割”,要么价格虚高,还总跟着安全隐患的传言。 之前的“阉割版”就是例子,性能跟不上趟,价格却不低,明摆着是糊弄人。 现在B30A性能比H20强了,但跟美版B300比,算力还是差了一半,这不还是针对性限制吗? 说是“定制”,说白了就是歧视性策略。 谁愿意花真金白银,买个被刻意削弱的产品? H20的“后门”传闻还没澄清,B30A来了,难免让人琢磨:会不会换个更隐蔽的法子留“后门”? 毕竟之前有说法说H20的后门太明显,这次会不会做得更巧妙,让人难发现? 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芯片的安全问题,小了说关系企业数据,大了说可能牵扯更重要的领域,容不得半点马虎。 面对这种情况,国内的声音也越来越清晰。 有人说,工信局该查查英伟达是不是在搞倾销,该提反倾销税就提; 还有人觉得,既然H20有安全隐患的嫌疑,B30A也该好好评估,过不了关就坚决拒之门外。 更重要的是,大家慢慢明白,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这些年国产芯片产业链一直在进步,虽然和国际顶尖水平还有差距,但基础越来越稳,替代英伟达的能力正在慢慢变强。 从安全角度说,用国产芯片能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不用担惊受怕被人卡脖子,也不用纠结有没有“后门”。 企业也该多给国产芯片机会,别总盯着国外品牌,把市场留给自己人,国产芯片才能真正立起来。 说到底,英伟达推B30A,无非是在政策限制和商业利益之间找平衡。 但对中国市场来说,更需要的是平等、安全、没附加条件的产品,或者说,是能真正自主可控的选择。 这条路难走,但必须走下去。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新浪财经2025年08月20日关于《英伟达对华新芯片曝光:基于Blackwell架构定制,性能超H20,或需“交税”换出口》的报道
美国芯片彻底凉了?外媒传来消息,美国请求中方在马来西亚会面。美国一直以来在芯片
【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