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84岁的毛森坐着轮椅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这个曾经的军统上海区区长

尔说娱乐 2025-08-21 12:15:42

1992年5月,84岁的毛森坐着轮椅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这个曾经的军统上海区区长,离开大陆已经43年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92年深秋,浙江江山清漾古村的石板路上,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步履蹒跚。 他抚摸着毛氏宗祠门前的石狮,布满老年斑的手微微颤抖。 祠堂里正在修缮族谱的毛姓族人窃窃私语: “那个台湾回来的老头,听说以前叫‘毛骨森森’?” 没人知道,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正是消失四十余年的军统要员毛森。 此刻他混浊的眼珠里,映着祠堂梁上悬着的“卫国锄奸”旧匾——那是他抗战时捐钱所立。 时间倒流至1933年福州城。 瓢泼大雨中,独立第45旅旅部戒备森严。 高烧39度的毛森裹着湿透的长衫,将左轮手枪藏在点心盒夹层。 卫兵搜身时,他咳着血说: “劳驾通报……戴先生特使……送蒋委员长手谕……” 张殿基盯着这个面色苍白的年轻人,冷笑: “戴雨农派个痨病鬼来?” 毛森突然掀翻食盒,抓起手枪抵住自己太阳穴: “旅座不收编,我血溅五步!” 枪机扳动的咔嗒声里,张殿基的茶杯摔得粉碎。 七年后杭州沦陷区。 毛森蜷在日宪兵队刑讯室角落,十指指甲全被拔光。 窗外飘来桂花香,他想起临安老宅的桂花糕。 当夜,他咬断捆绳,从粪道爬出高墙。 血人般的他敲开联络站门,第一句话是: “快发报……鬼子三日后扫荡天目山……” 1949年5月上海警察局长办公室。 毛森签批处决令的钢笔突然折断,红墨水染透名单上“林觉民”三字——那是他师范同学的化名。 窗外枪声零星,他抓起电话吼: “闸北监狱还剩多少政治犯?全部解决!” 话筒传来迟疑: “局长,共军已到虹桥……” 毛森摔碎电话,抽屉里躺着他刚获颁的“忠勤勋章”,珐琅质在暮色中泛着血光。 台湾阳明山别墅的晨雾里,毛森捏着退职令枯坐。 新调来的勤务兵收走中将礼服,衣帽架空余挂钩摇晃。 他打开保险箱,取出去年蒋介石亲赠的佩剑,剑鞘镶的翡翠映出他鬓角新霜。 次日码头,赴美轮船鸣笛时,他将佩剑抛入基隆港,浪花吞没了最后的效忠信物。 华盛顿公寓的黄昏总特别漫长。 1980年感恩节,毛森盯着电视里北京故宫纪录片出神。 烤火鸡的焦味弥漫时,他突然推翻餐桌,抓起电话打给同乡会: “我要捐助学基金……对,用本名毛善森。” 支票簿签名时,他盯着“善”字怔忡良久——那是他冒用一生的名字。 归乡签证批下那周,毛森翻出樟木箱底物:半张泛黄的《东南日报》,刊着1938年杭州锄奸队捷报; 枚生锈的“忠义救国军”臂章; 还有张全家福,三岁长子骑在他军装肩头。 遗嘱里他写明:骨灰分两份,一份撒入江山须江,一份留美陪伴早夭的幼女。 葬礼上最戏剧性的是三子毛河光。 这位地球物理学家刚结束北京学术交流,西装内袋别着中科院纪念徽章。 他捧着父亲骨灰盒走向江边时,对岸恰好驶过辆红色旅游大巴,车窗飘出导游的喇叭声: “前方是国民党特务毛森故居……” 江风卷起骨灰,混入春汛的浊浪,仿佛历史打了个旋涡。 主要信源:(央视网《百战经典》节目《风雨飘摇话军统——杀人魔王毛森)

0 阅读:124

猜你喜欢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