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又开始整活了?”外媒表示,由于中国邀请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9.3阅兵仪式,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5-08-20 16:01:06

“欧洲又开始整活了?”外媒表示,由于中国邀请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9.3阅兵仪式,欧盟外交官已在考虑集体拒绝出席。   据媒体2025年6月25日报道,今年9月3日,中国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并进行阅兵。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内容,这次阅兵将集中展示解放军现役国产主战装备,包括信息支援部队、军事航天部队和网络空间部队等新兵种很可能首次公开亮相。 有专家指出,这不仅是对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对二战历史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再次确认。这一消息自六月发布以来,持续吸引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尤其引发议论的是,中方已向多个国家发出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等领导人已明确表示将会参加。   然而,一个原本应当凝聚各国共同历史记忆的场合,却被现实政治所干扰。据一些媒体报道,某些欧盟国家驻华外交人员正在非正式讨论,是否因普京的出席而集体缺席观礼。 他们认为,俄罗斯仍在乌克兰开展军事行动,此时普京高调出现在中国的重要纪念活动中,可能被看作某种形式的政治支持。   这种反应,表面上像是欧洲在表达对俄罗斯行为的不满,可实际上却反映出其外交策略上的矛盾与短视。 要注意的是,中国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完全有权利自主决定邀请谁来参加自己的纪念活动。并且,纪念反法西斯胜利的根本意义在于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而不是成为当下国际纠纷的延伸舞台。   更何况,所谓集体抵制到底能产生多少实际作用,还很值得怀疑。目前已知塞尔维亚、斯洛伐克等欧洲国家领导人已确定来华,其他一些对华友好国家也不一定会跟随不参加的倡议。 即便部分西欧国家最终选择不来,受影响的恐怕不是中国,而是它们自己在这场国际活动中的存在感。   再从现实利益来看,中欧之间还有很多需要合作的领域。比如在经贸方面,中国不久前宣布延长对欧盟乳制品的反补贴调查期限,这直接关系到欧盟农业出口的利益。 如果此时还在外交场合释放不友好信号,只会进一步损害双方互信,影响实实在在的合作。   但问题是,把历史纪念活动当成施加压力的工具,真的符合欧洲的长远利益吗?中国已经多次表明,中俄关系是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基础上的。 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也是一贯的、中立的,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强行把中国推向对立面,既对化解乌克兰危机没有帮助,也不利于欧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独立。   另一方面,多个东南亚国家,比如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缅甸等,预计都将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前来,有的甚至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亲自带队。 跟十年相比,出席的规格明显更高,这反映出中国在该地区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和外交吸引力。相比之下,如果欧洲因为过度政治化而自己选择退出,等于是主动放弃了参与的机会。   从更深一层看,欧洲一些外交人员这次的犹豫态度,其实也反映出欧盟内部缺乏统一和连贯的对华策略。 一方面,欧洲明白与中国在气候、贸易、全球治理等领域合作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又很难完全摆脱价值观外交和跟着美国走的惯性,导致政策经常出现摇摆和不一致。   事实上,二战历史本身正是欧洲能够与中国产生共鸣的部分。中国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员,也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沉重代价为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忽略或淡化这段历史,既是对逝者的不尊重,也是对历史事实的扭曲。正如中方一再强调,我们纪念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共同守护和平。   总体来看,欧洲如果选择用不参加来表达不满,不仅对解决当前的国际热点问题没有实际帮助,反而可能错过与中国进行深入交流的机会。 中方已多次表示,纪念活动是开放、包容的,宗旨是弘扬国际正义与促进和平发展。参加与否,本是每个国家的自主选择,但如果将其当成一种地缘政治手段,甚至作为对华施压的筹码,就显得既欠考虑,也不够明智。   说到底,欧洲是不是又在整活,关键要看它能不能跳出短期的政治情绪,真正从历史、大局和理性的角度做出判断。 就像有人说的,外交场合的每一次缺席,其实都是一次对话机会的流失。在中欧关系面临诸多考验的今天,这样的机会,真的不容轻易浪费。 参考资料: 港媒:中国影响力攀升,东南亚多国高层领导人预计将出席阅兵式——观察者网2025-08-15 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中国公布“9·3”阅兵安排——环球网2025-06-25 克宫:普京将于9月访华——北晚在线2025-07-22 武契奇:将于9月访问中国,届时可能还会与普京在中国会面——红星新闻2025-08-05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初六睡不醒社会

初六睡不醒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