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有退休高干实名举报解放军高官赵南起,他竟公然与境外人员来往密切,疑似韩国卧底,不能担任要职。然而一年后,中央军委却选择授予赵南起上将军衔......这是怎么一回事? “彻查到底。”杨尚昆接到举报,迅速批示。1987年的北京,一封匿名举报信被送到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的办公桌上。信中言之凿凿地指控赵南起存在严重的政治问题,希望组织严查。 这封举报信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显得格外敏感。在那个特殊时期,中国和韩国尚未正式建交,与海峡两岸的局势也十分微妙。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让人不敢有丝毫大意。 在这样敏感的大环境下,任何与境外关系相关的指控,都极有可能让一个人的政治生涯瞬间跌入谷底。 1927年,赵南起在朝鲜半岛的忠清北道降生。13岁那年,战火迫使他们全家背井离乡,辗转来到中国吉林定居。1945年日本战败后,面对返乡潮,这位年轻人却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他毅然决定留在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上,把中国当成了永远的家。 1950年,朝鲜战争的烽火迅速燃起。在这局势紧迫的时刻,凭借着对朝鲜语的精通,赵南起被火速调至志愿军司令部。面对后勤运输的难题,他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开创性地构思出倒短运输这一独特战术。这一战术投入使用后,后勤保障工作的效能实现了显著跃升。 1979年,时任延边州委书记的赵南起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寄件人是和赵南起阔别了 34 载的胞弟赵南元。当这份如意外惊喜般的亲情降临,赵南起连片刻犹豫都没有。第一时间就把信件呈交给组织,并且依照相关规定认真完成了所有报备流程。 1980 年,有群众找到赵南起,告知曾在收听广播时听到来自韩国的一则寻亲启事,听起来像是在寻找他。面对这份可能是来自亲人的呼唤,赵南起并未擅自行动,而是马上按正规流程向组织提出申请,调取广播录音进行确认。自始至终,他都坚守原则,从未进行私下联络。 1987年的举报风波来势汹汹。调查组进驻总后勤部,对赵南起的工作、生活展开了全面审查。经过长达数月严谨且全面的调查,最终的结果清晰地表明,此前的举报内容完全是毫无根据的凭空捏造。杨尚昆在看到这份详尽的调查报告后,郑重地作出批示:“赵南起同志品行高洁、作风正派,并无任何问题,是清清白白的。” 赵南起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忠诚经得起任何考验。在个人情感与组织纪律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在诬告诽谤面前,他始终相信组织的公正。这种精神品质,在任何时代都闪耀着光芒。 信息来源: 中国军网|《赵南起同志生平》 福建党史月刊|2010.12.8《赵南起:朝鲜族上将的传奇》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为什么卧底jc在卧底了很多年后不叛变?
【37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