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生都很尊重对手,对俘获的敌人都很宽容,甚至杀到长安城下的颉利可汗都可以赦免,唯独对单雄信,他破防了,坚决杀掉。 李世民出生在开皇十八年,家里是太原李氏,早年跟爸李渊混太原。十五岁那年,突厥围雁门关,他领亲兵乔装潜入敌营,搞出大批援军假象,解救了隋炀帝。这事让他崭露头角。大业十三年,李渊晋阳起兵,他十八岁当右领军大都督,率军南下克霍邑,打开长安门户。进长安后,唐朝建起来,他封秦王。 武德二年讨薛举,浅水原大战中,唐军铁骑列阵,他指挥侧翼突袭,薛仁杲败降。次年北击刘武周,柏壁设伏,收编尉迟敬德。武德四年虎牢关战,他堵窦建德,俘获对方。单雄信是曹州济阴人,早年聚众打猎,隋末投翟让瓦岗寨。大业七年,他与徐世勣带少年入伙,升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取代翟让后,他继续效忠,偃师大战中冲锋,王世充败退。他坐视李密覆灭,率部投王世充。在洛阳守城时,他巡逻城墙,指挥阻敌。这些经历让他在乱世中浮沉,但也暴露了反复的一面。 李世民对待对手,向来宽容,这点在历史上挺出名的。比如魏徵,原是李建成手下,给太子出主意对付李世民,可李世民登基后,不仅没杀他,还让他当谏议大夫,重用他的直言。尉迟敬德,原刘武周部将,中箭落马被俘,李世民收编,让他成亲信。秦琼早先跟王世充,也转投李世民,参与战役。 贞观四年,东突厥颉利可汗兵临长安,李世民率六骑出玄武门谈判,承诺和亲,颉利退兵。后来李靖夜袭阴山,俘获颉利,李世民赦免其罪,封右卫大将军,让他住长安。这些事都显示李世民爱笼络人才,壮大力量。可对单雄信,他就变了脸。武德四年虎牢关外,李世民设伏围王世充,王世充败降,李世民许诺保其性命。单雄信作为王世充大将被俘。李世民审视俘虏时,对单雄信特别冷。原因在单雄信瓦岗往事:翟让宴席上,李密埋伏兵马杀翟让,单雄信跪地求饶,转投李密。邙山战败,他驻偃师坐视李密崩溃,携兵投王世充。这种反复背主,让李世民觉得他人品低劣,无法信任。李勣念旧谊求情,愿用官爵换单雄信性命,李世民拒绝。单雄信被处决于洛阳。李渊可能影响决定,上表未准。这事让李世民破了宽容的惯例,单雄信的死成了特例。 李世民登基后,通过玄武门之变掌控大权,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他率尉迟敬德伏兵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退位,他改元贞观。即位后推行改革,完善三省六部,均田制实施,租庸调减轻负担。贞观四年,囚犯三百九十人准许回家,次年皆返回,他下令释放。对外征伐,贞观三年灭东突厥,李靖夜袭阴山,颉利被俘押长安。贞观十三年,高昌王叛,他派侯君集远征,高昌城破。重用魏徵纳谏,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秦琼等入图。单雄信死后,尸首埋洛阳,其事流传民间,子孙延续,三子分任安东都护等职。李世民贞观二十三年崩于含风殿,葬昭陵。这些发展让唐朝进入繁荣期,贞观之治成为典范。 李世民的宽容政策帮他稳固江山,但对单雄信的坚决,也显示他有底线。单雄信的反复无常,让他没法放心用。贞观之治的经济恢复,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这比单纯杀戮有用多了。历史上,李世民吸纳对手的例子不少,像赦免颉利可汗,就稳住了边疆。单雄信的事提醒大家,人品在乱世多重要。魏徵的直谏帮李世民纠错,尉迟敬德的忠诚护驾,这些人才是关键。单雄信投来投去,最终丢了命。李世民的改革,均田制分地,租庸调公平,农业发展快。灭突厥后,四方来朝,他被尊天可汗。单雄信的结局,跟瓦岗寨的内斗有关,那里权谋多过义气。
李世民一生都很尊重对手,对俘获的敌人都很宽容,甚至杀到长安城下的颉利可汗都可以赦
混沌于浮云
2025-08-17 01:17:41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