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束光刻机的事一出来,我就知道,出口管制完蛋了!   不是因为0.6nm精度,

锐擎看科技 2025-08-15 19:29:38

电子束光刻机的事一出来,我就知道,出口管制完蛋了!   不是因为0.6nm精度,而是它瞄准了芯片研发最痛的初试环节。传统光刻调试需重制百万美元的掩膜版,而"羲之"可像编辑文档般修改电路。华为海思等企业迅速接洽印证了需求。当中国用国产设备降低研发成本,封锁便失去支点。   国产“羲之”电子束光刻机的消息在中国半导体圈传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向外界正式介绍了这台设备,并公布了关键数据。   根据新华社和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的第一手报道,这台国产设备能实现0.6纳米级别的线宽分辨率。   看似是技术参数的进步,但其实真正让中国芯片圈兴奋的,是它把芯片研发环节里最大的一道“坎”给迈过去了。   过去,芯片试做必须依赖海外提供的掩膜版,每次设计调整都得重新买,花钱多、等得久,非常让人头疼。   如今,有了“羲之”电子束直写光刻机,相当于把设计和打样过程变得像写文档一样灵活,芯片研发就顺畅多了。   其实,掩膜版一直是中国芯片行业“卡脖子”的地方。自2019年起,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升级对中国半导体的出口管制,最直接的就是高端光刻机和配套消耗品都被限制。   2023年10月,荷兰ASML公司就公开宣布,按照荷兰政府要求,对中国出口最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机(EUV)和部分深紫外光刻机(DUV)要严格控制。   更关键的是,掩膜版的生产也高度依赖国外厂商。一个芯片项目,研发初期有无数次电路改动,每次都要重做掩膜版,等一次就要几周甚至几个月,而且一个掩膜版动辄上百万美元。   这样一来,芯片设计公司不光成本高,创新周期也被严重拖慢。小企业根本玩不起,大企业也叫苦不迭。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其实早在2020年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立项攻关电子束直写光刻机,目标就是让中国芯片设计师彻底摆脱对进口掩膜版的依赖。   根据央视新闻和工信部的公开报道,这套设备的最大亮点就是“哪里想改哪里”,只要在电脑上改好电路图,设备就能直接“写”到硅片上,不用等掩膜版。   2022年中科院团队攻克了核心技术难题,到2024年初样机完成并进入调试阶段。   “羲之”这个名字也有说法,是借用中国古代书法家的名号,寓意写芯片像写字一样自如。实际操作上,电子束光刻机是靠高能电子束直接在光刻胶上画出电路,不再“照搬”掩膜版的图案。   这种方式,修改起来特别快,失败几次也没关系,不会造成天价损失。中国科学院方面在新闻发布会上就说得很清楚,有了这台设备,芯片设计企业可以大胆创新,不用总是担心试错成本太高。   2024年6月,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等头部企业就和中科院签了合作协议,准备把这台设备用在新项目的研发打样上。   行业里普遍看法很一致,电子束光刻机不会一上来就取代所有传统光刻机,但在芯片的研发、试产和小批量生产阶段,能极大提高效率,给企业更多试错和创新的机会。   对比国外受限的光刻机和掩膜版,这台国产设备相当于帮中国芯片行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1 阅读:4658

评论列表

abcde

abcde

29
2025-08-16 00:43

加油

苏米 回复 08-16 04:16
看我前面回复

海贼王

海贼王

17
2025-08-16 07:57

加油中国

KU2003

KU2003

9
2025-08-16 08:54

可以大大加快研发进度,而且节省成本。[玫瑰]

老高

老高

9
2025-08-15 21:53

[赞][赞][赞]

苏米 回复 08-16 04:15
看我前面回复。

回望人间

回望人间

8
2025-08-16 08:44

高兴[点赞]国产加油!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7
2025-08-16 08:50

写得好!就这还有好多评论说迷糊话。之前研发要用掩膜板,很贵很慢。是因为和生产是一样的(当然是一样的,不然怎么生产?!)。现在直接另开一条战线,等验证完了,再做掩膜板生产。要知道,研发的时间和成本都会影响产品成本的。

陈醉

陈醉

7
2025-08-16 08:23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长平 遗魂

长平 遗魂

7
2025-08-16 02:46

并且带负电,不怕烧了?

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

7
2025-08-16 08:26

这个好,就好像带擦写的黑板,怎么画写都行。

米兰卡卡

米兰卡卡

6
2025-08-16 09:15

好样的,中国[点赞]

地火水风

地火水风

5
2025-08-16 08:34

这样弄慢是慢了点,但省了不少开发的钱。

苏米

苏米

5
2025-08-16 04:15

小编[点赞][点赞][点赞]①电子束光刻机适合实验室打样:1326束电子1小时只能刻1片晶元。 ②EUV与DUV光刻机适合量产。(每天每台3000片12寸硅晶元,相当于100万片5060ti显示芯片)

辣条子 回复 08-16 09:36
啊,也要几十亿啊

用户10xxx43 回复 08-16 09:28
哪里都有你这个吊毛,一小时一片怎么了?只要能绕过去,不用被卡脖子,难道就不会继续优化吗?我们中国人就只造得出来这么一版?傻比吧你,不管什么东西出来你就泼冷水,你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单纯的坏,呸!!!

123数数

123数数

5
2025-08-16 08:47

还没完全成功就得瑟,咋这样没定力啊!

cbhua

cbhua

3
2025-08-16 08:40

网上的好文。不像有些自媒体,自己不懂还瞎吹。

用户49xxx14

用户49xxx14

2
2025-08-16 08:53

你又让老美焦虑了,哈哈

用户13xxx38

用户13xxx38

2
2025-08-16 09:52

天才的构思,完全突破传统,必须点赞。

我是冰

我是冰

2
2025-08-16 09:12

现在这种设备是第一代,如果接着研发第二代、第三代呢?细品吧。

17681170

17681170

1
2025-08-16 08:59

这确实是好事

闲云野鹤

闲云野鹤

1
2025-08-16 05:34

多层的如何刻?

胖子康康 回复 kingw 08-16 08:42
这技术就是拿来造掩膜的,不是拿来搞批量生产的。

kingw 回复 08-16 07:28
电子束光刻机不用多层。它是在光掩膜上画电路的。

用户19xxx49

用户19xxx49

1
2025-08-16 09:20

但愿不是故事

用户13xxx53

用户13xxx53

1
2025-08-16 09:42

加油,让西方的光刻机成为废铁

用户10xxx87

用户10xxx87

2025-08-16 09:53

是真的还是故事啊?

云侠

云侠

2025-08-16 06:13

要于研发阶段可以,批量生产速度差一点。

猜你喜欢

锐擎看科技

锐擎看科技

锐擎喜欢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