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不久,他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来她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得知姐姐早就怀了丈夫的孩子,而自己竟然还嫁给仇人,共同生活了40年。 郭沫若的感情生活一直备受关注。
他一生经历三次正式婚姻,还有多位婚外情人。
著名文学家夏衍曾用诗句评价他:“绝代风流绝代痴,不痴哪得情如丝。”
与郭沫若有过情感纠葛的女性,命运往往充满坎坷。
特别是于立忱、于立群姐妹。
在相隔四十年的时光里先后选择结束生命,她们的自杀原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于家姐妹出身名门。
但显赫家世没能给她们带来幸福童年。
父亲于孝侯沉迷赌博,败光家产还经常家暴。
母亲岑蕴文连生五个女儿后终于得子,却因重男轻女备受冷眼。
最终母亲带着小女儿投奔上海亲戚,把儿子和五女儿过继给他人。
大姐于立忱未成年就被迫离家,靠摆摊写春联维生。
用两年修完高中课程考入北平女子师范大学。
三妹于立群成为父亲唯一的出气筒。
她只读完小学就被迫辍学,后来偷偷报考戏曲学校又被父亲抓回。
直到1931年,在大姐帮助下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剧社,才逃离冰冷家庭。
父亲追到上海,通过律师登报声明与女儿断绝关系。
于立忱毕业后成为教师,因参加进步活动被捕。
出狱后进入天津《大公报》,把妇女版办得有声有色。
1934年报社资助她留学日本,在东京与流亡的郭沫若重逢。
少女时期就崇拜郭沫若的于立忱,与偶像渐生情愫。
郁达夫曾见证两人诗词唱和,还提醒郭沫若“断线风筝”的意象不祥,没想到一语成谶。
1937年于立忱被报社召回,回国后贫病交加,五月自缢身亡。
遗书写道:“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个人,无能为力矣。”
四十七年后,好友谢冰莹在台湾发表文章,指控郭沫若始乱终弃导致于立忱自杀。
但考证发现该文存在多处疑点。
谢冰莹声称独自陪于立忱堕胎,却在其早年的悼念文章里记载多人探病。
所述手术时间与《大公报》记载相差两年。
所谓“转告妹妹”的临终嘱托,更与姐妹亲密关系相矛盾。
当时友人回忆都指向于立忱深受抑郁症折磨。
听闻郭沫若当汉奸的谣言可能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妹妹于立群性格坚韧却命运多舛。
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在歌舞团苦练基本功,抱着电线杆压腿练功。
1937年结识郭沫若时,她将姐姐思念郭沫若的诗作转交。
次年两人相爱同居,24岁的于立群成为郭沫若第三任妻子,被称为“抗战夫人”。
婚后的于立群放弃事业,身兼妻子、秘书、保姆数职。
她挺着孕肚为秘密会议准备饭菜,累得跪在地上切菜。
长期操劳使她患上神经官能症,不得不独自异地疗养。
更残酷的是,1967年四子郭民英自杀,次年二子郭世英遭绑架坠楼身亡。
于立群精神崩溃,对着夜空哭喊:“冲我来啊!为什么伤害年轻人?”
1978年郭沫若病逝,于立群强忍悲痛整理丈夫文集。
八个月后却被发现在北京家中自缢。
官方公布死因是“精神与病痛折磨”,但流言称她发现姐姐与丈夫的私情而轻生。
其实女儿郭庶英在回忆录中透露关键细节。
当工作组将郭世英遗体照片拿给本不知情的于立群时。
看到儿子遍体鳞伤的惨状,成为压垮这位母亲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家姐妹的悲剧,是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缩影。
姐姐殒于战乱年代的抑郁困局,妹妹倒在接连丧子的无尽哀痛。
当历史迷雾散去,唯见两朵凋零的姐妹花,在岁月长河中留下凄美的倒影。
用户21xxx74
就一文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