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军冲上志愿军的阵地后,发现阵地上只剩一名战士。那战士半靠在炸塌的工事里,军帽早就没了,头发被硝烟熏得焦黄,脸上一道血痕从眉骨划到下巴。 1950年11月,朝鲜战场上一场鲜为人知的坚守正在上演。当美军第8集团军推进到清川江一线时,志愿军某部一个加强连接到死守高地的命令。 连长是个山东汉子,叫李存金,入伍前在沂蒙山种过地。他带着全连130多人占领316高地,这里扼守着通往平壤的要道。按照作战计划,他们要坚守72小时,等待主力部队完成穿插。 战斗从第三天开始变得惨烈,美军动用了105毫米榴弹炮,整个山头被削平了两米。炊事班长老赵在给前沿送饭时被炮弹击中,临死前还紧抱着那口大锅。通信员小王试图修复被炸断的电话线,刚爬出掩体就被机枪扫倒。 到了第五天,阵地上只剩下不到20个人。弹药告急,李存金让大家把手榴弹的弹片收集起来,装进空罐头盒做成简易炸弹。没有医疗兵了,伤员就用撕下的衣服条互相包扎。 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第七天凌晨,美军发起最后攻势,坦克和步兵协同推进。李存金的左臂已经被弹片划伤,但他依然坚持在最前沿的火力点。当敌人距离阵地只有50米时,他做了一个决定。 指导员王文华把最后一根爆破筒交给他,这个湖南师范毕业的年轻人胸口已经被机枪打穿,说话都在喘气:“老李,这道防线不能丢。” 李存金接过爆破筒,摸了摸胸前的口袋,那里装着家里的来信,母亲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平安回来”。他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触碰这些字。 当美军步兵冲到阵地前沿时,李存金从交通壕里跃起。他抱着爆破筒向敌群冲去,动作坚定得像在田里挥锄头。巨大的爆炸声过后,整个山头陷入死寂。 这次爆破成功阻断了美军的进攻路线,为志愿军主力争取了4个小时的转移时间。后续部队赶到时,在弹坑里找到了李存金的钢盔和一块烧焦的衣服片。 这个加强连在七天七夜的战斗中歼敌280余人,自身仅有3人生还。李存金的事迹被记录在第39军的战史中,但由于档案保管问题,详细资料在多次搬迁中遗失。 如今在山东沂南县的烈士陵园里,有一块刻着“李存金”的墓碑。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为国牺牲”。每年清明,当地村民都会自发前来祭扫,放上家乡的花生和地瓜。 历史不会忘记这些平凡却伟大的身影。正是千千万万个李存金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的和平。 “如果穿越回1950年,你会对志愿军战士说哪句话? 是‘谢谢你们换来今天’,还是‘放心,中国现在很强’?来评论区聊聊!” 信源: 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 军事科学院 中央档案馆
1960年一次,海军扫雷队正将一枚美军水雷拖回去研究,不料潜水员忽听到异响,一摸
【18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