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对明瑞的死异常愤怒。除了把见死不救的参赞大臣额尔登额凌迟处死,副将谭五格斩首

古往趣话社 2025-08-13 02:16:51

乾隆对明瑞的死异常愤怒。除了把见死不救的参赞大臣额尔登额凌迟处死,副将谭五格斩首外。推荐额尔登额的富德被下狱,额尔登额的父亲被免职监禁,额尔登额的叔叔、兄弟、侄子等都被发配伊犁。可见明瑞的死对乾隆刺激有多大。 那是乾隆三十三年的盛夏,明瑞率领的清军在缅甸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原本计划三个月荡平缅甸的战局,因热带雨林的瘴气、粮草断绝和敌军的游击战术陷入僵局。身为云贵总督兼兵部尚书的明瑞,亲率主力突围时被数万缅军围困在小孟育。他身中数枪仍挥刀死战,身边亲兵一个个倒下,战马被流矢射穿,最后时刻他抽出匕首刺向自己咽喉,留下"不能以一死报国,何面目见天子"的遗言。当这封沾满血污的绝笔信送到乾隆案头,这位自诩"十全老人"的帝王第一次在朝堂上失态,将御案上的朱笔狠狠摔在地上。 乾隆的愤怒从来不是无的放矢。额尔登额的见死不救,在他看来不仅是军事失误,更是对皇权尊严的公然挑衅。当时明瑞被困时曾七次派使者突围求救,额尔登额率领的清军援军近在咫尺,却以"瘴气太重""粮草不足"为由驻军不前,眼睁睁看着主帅陷入绝境。更让乾隆震怒的是,事后查明额尔登额早已收受缅甸土司的贿赂,故意拖延战机。这种通敌叛国的行径,在强调"忠君死节"的乾隆朝,无疑触碰了帝王的底线。 凌迟处死额尔登额的那天,京城百姓挤满了刑场。这位曾经的参赞大臣被割三千多刀才气绝,乾隆特意下旨"让其多受些苦楚,以儆效尤"。而副将谭五格临阵脱逃,被押到明瑞灵前斩首献祭,这种带有复仇意味的处决方式,在清代律法中极为罕见。更严厉的惩罚还落在额尔登额的家族身上,他的父亲本是正黄旗都统,被革职后圈禁在宗人府高墙内,叔伯兄弟全被剥夺旗人身份,发配到伊犁苦寒之地充军,连十岁以下的孩童都未能幸免。这种"连坐九族"的处置,在乾隆朝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等战役中都未曾出现过。 推荐额尔登额的富德,本是平定西域的功臣,此刻也成了乾隆迁怒的对象。这位曾获"一等靖远侯"爵位的名将,被剥夺所有封赏投入刑部大牢,最后病死狱中。乾隆用近乎偏执的方式清洗着朝堂,连兵部尚书、云贵总督等官员都因"失察之罪"被降职流放。整个乾隆三十三年的秋冬,紫禁城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官员们上朝时连脚步声都刻意放轻,生怕触怒这位因痛失爱将而变得暴躁易怒的帝王。 这场风波背后,藏着乾隆复杂的帝王心术。明瑞的死不仅让他痛失臂膀,更让帝国在中南半岛的扩张遭遇重挫。缅甸之战的惨败,打破了乾隆"天朝上国"的神话,而额尔登额的背叛,更让他对满朝文武产生深深的猜忌。他用极端的惩罚向天下传递一个信号:任何对皇权的不忠、对职责的懈怠,都将付出最惨痛的代价。这种铁腕统治虽然震慑了官场,却也暴露了乾隆朝后期"以罚代管"的治理弊端——当帝王的情感凌驾于律法之上,再严密的制度也会沦为泄愤的工具。

0 阅读:0
古往趣话社

古往趣话社

一起趣话,畅聊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