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元帅在美国一语惊人,不听中国劝,难怪莫迪不肯放过巴铁 不到两个月,两次飞

半暖半夏微光 2025-08-12 23:51:38

巴基斯坦元帅在美国一语惊人,不听中国劝,难怪莫迪不肯放过巴铁 不到两个月,两次飞去美国,穆尼尔元帅这是去串门,还是去押注?这频率,不像是礼节性的军事访问。 结果人一落地,就甩下一句足够炸出蘑菇云的狠话——巴基斯坦是有核国家,一旦国破,就要“摧毁半个世界”。这可不是茶余饭后的军迷吹水,这是堂而皇之在美国人面前脱口而出的核威胁。连一向能装作若无其事的美国媒体,这次都停了半拍。 问题是,这种话,巴铁到底是吓唬谁? 核威慑是用来不动手的,靠的是“你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动”,而不是主动去喊“我一定打”。穆尼尔这一嗓子,不光让印度民族主义找到炒作的黄金素材,也让本来一直在给巴印关系打补丁的中国,陷入了不想接也得接的尴尬局。 巴铁这步棋,更多是冲着美国下的。 美军撤出阿富汗之后,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一夜降温,美国对它的态度,从“南亚支点”变成了“偶尔想起来打个电话”。特朗普时期更是直接切军援,还拐着弯去拉拢印度,防中国成了主旋律,巴铁就这么被晾到一边。 这回穆尼尔频频访美,不是为了看自由女神,是为了重新刷存在感。尤其5月印巴边境擦枪走火之后,国内情绪被点着了,军方也觉得,该在国际上敲敲桌子了,让人知道巴铁不是“沉默的大国”。 美国也顺势给了颗糖——在穆尼尔访美期间,把“俾路支解放军”拉进外国恐怖组织名单。这事儿对巴铁当然好使,毕竟巴基斯坦一直说印度在背后撑这个分裂势力。但糖是糖,别真以为这是结拜盟约。这更像是美国在印太布局里,顺手翻了巴铁一张牌,看看能不能派上用场。 接待规格比之前高,但谈不上热情似火。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态度,永远是按需分配——有用的时候拉你一把,没用的时候丢一边凉着。这是美式常识。 可穆尼尔在核话之外,还特意提了水坝——等印度把上游水坝建成,就用导弹干掉它。这不是单纯的威胁,这是往印巴冲突的火药堆里丢火星子。 你能想象莫迪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吗?印度空军司令马上开口,说之前的空战击落了五架巴基斯坦战机。巴铁当然不认,反问“残骸呢?证据呢?”但在民族主义的市场里,证据是最不值钱的,情绪才是硬通货。穆尼尔的这一嗓子,等于帮莫迪打了广告。 核武器是底牌,一旦在公众场合说出口,就不再是底牌。穆尼尔显然没在乎这层分寸——要么是赌美国会被这份“狠劲”打动,要么就是在国内政治的压力下,必须演给本国看。 中国一直主张印巴对话,巴基斯坦军界里,不少人是跟着中国体系成长起来的,穆尼尔不是不懂中方的意思。但这次他显然不打算顺着劝。问题是,巴铁经济命脉一半系在中巴经济走廊上,一边吃着中国的投资,一边在安全议题上去给美国抛媚眼,这种两头下注的玩法,很容易玩到最后两边都不满意。 更麻烦的是,一旦印巴局势再起波澜,中国在南亚的地缘压力立刻上升。尤其现在美巴有可能重启某种程度的军事合作,那不仅冲击中巴关系,还可能让巴铁变成美国在南亚的另一根杠杆。 莫迪为什么紧咬不放? 很简单。印巴每一次紧张升级,都是印度民族主义叙事的提款机。你说核威胁,他就说“击落敌机”;你说导弹打水坝,他就能摆出“水资源安全”的防御姿态。国内选票、国际声量,一手抓稳。哪怕美国对印度的热度降了一点,莫迪也能用这种对抗制造筹码——告诉华盛顿,没有印度,南亚局势就更乱。 穆尼尔这一招,看似硬气,实则是把自己推到更窄的桥上走。美国不会因为一句狠话就对巴基斯坦重拾信任,印度会把它当借口加码施压,中国会觉得劝告被阳奉阴违。核威慑成了口水威慑,战略主动反而被掏空。 在南亚这盘棋上,动不动喊“同归于尽”,最后很可能是自己先被逼到悬崖边。 参考资料: 《美方将俾路支解放军列入外国恐怖组织名单》新华社 《印巴关系持续紧张背景下的巴美互动》参考消息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半暖半夏微光

半暖半夏微光

半暖半夏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