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2岁的茅盾偷偷瞒着妻子和23岁的女学生秦德君同居。1年后,秦德君怀孕了,茅盾说:“你把孩子打掉,等我4年后攒够了离婚费再来娶你。”然而4年后,茅盾却对秦德君说:“我认识你吗?” 话说回来,大家都知道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大咖,但他的私人生活里藏着不少让人唏嘘的事。1928年那会儿,他瞒着老婆和年轻女学生秦德君搞在一起,怀孕后还让打掉孩子,许诺四年后离婚娶她,结果四年一到,就装不认识了。这事儿听起来像狗血剧,但却是真实历史,悬念就在于他怎么就翻脸不认人了? 茅盾原名叫沈德鸿,1896年出生在浙江乌镇一个商人家庭。小时候家里还算过得去,父亲沈永锡是维新派,但1905年就病逝了,那时他才9岁。母亲陈爱珠虽然文化不高,却硬是自己教他识字,让他从小就接触书本。乌镇那地方水乡风情浓,茅盾早年就在家塾念书,1904年转到镇上的励志书院,那里教四书五经什么的,他在那儿打下了基础。 1909年小学毕业,考进嘉兴府中学堂,之后转湖州中学,1912年又去杭州安定中学。这些年他读书挺用功,1913年考上北京大学预科,那时候北大预科是高等教育的入门,学费不便宜,但他母亲咬牙供他。预科期间,他接触到西方文学和一些新思想,假期也不闲着,泡在图书馆看二十四史什么的。1916年毕业,因为家里穷,没升本科,就南下上海进商务印书馆当编译员。那份工作让他接触到大量书籍,也开始他的文学之路。 1928年7月,茅盾和秦德君一起去日本,他化名方保宗,她化名王芳或徐舫。为了避人耳目,他们假装夫妻,同居了。茅盾那时候32岁,秦德君23岁,两人年龄差9岁。茅盾在日本主要写作,秦德君帮他抄稿,提供素材,尤其是她自己的经历,帮他完成长篇小说《虹》。《虹》里女主角梅行素就有秦德君的影子,结合了胡兰畦的一些元素,写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秦德君还用四川方言帮他修改对话部分,让小说更真实。日本那边形势也不稳,他们遇到宪兵盘问,秦德君胆子大,用日语应付过去。两人相处一年多,1929年秦德君怀孕了,茅盾觉得棘手,因为他有老婆,家里反对,就让她打掉孩子,许诺四年内攒钱离婚娶她。秦德君无奈同意,打胎后继续帮他,但这事儿让她对茅盾有了意见。 四年后,1932年秦德君回国联系他,茅盾开始回避。1934年她直接上门,他冷冷说不认识她,就把人拒之门外。这翻脸的速度,让人觉得他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前途,不想惹麻烦。茅盾当时回归家庭,妻子孔德沚和母亲施压,他选择稳妥路线,继续写作生涯。其实茅盾在文学上贡献大,但他处理感情的方式确实遭人诟病,没兑现承诺,就这么把秦德君甩了。 分手后,秦德君没消沉,她1930年8月住院养病,后来回四川忠县老家休养四年。病好后,她在川军刘湘部队当参议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又在国民党军队任职,但实际是为中共做地下工作。1934年她和王心卫结婚,1940年又和郭春涛结婚,这些婚姻也没长久。1946年后,她在上海继续地下活动。建国后,她当上全国政协委员,从第二届到第七届,一直参与政治活动。1959年调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那时候她已经五十多岁,还在干活。秦德君一生坎坷,早年离婚多次,为茅盾打胎两次,还曾服安眠药自杀,但她挺过来了,活到95岁,1999年1月去世。 其实这事儿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的困境,革命和个人生活纠缠不清。茅盾作为作家,作品接地气,写出社会底层苦,但自己生活里却没处理好家庭和外遇。秦德君作为女性,一生追求独立,从五四运动到政协委员,她经历太多坎坷,却没被打倒。两人关系虽短暂,但影响了《虹》等作品,也让后人看到历史的多面。话说回来,茅盾的文学成就没人否认,他改革《小说月报》,引进西方现实主义,推动中国小说从浪漫到写实转变。像《子夜》里对上海的描写,活生生展现30年代经济乱象,读起来像在看纪录片。他还研究神话,提出中国神话分类,影响后来的学术。秦德君呢,她后来在博物馆工作,整理历史资料,也算为文化出力。 这故事看完,你怎么想?茅盾的做法对不对?秦德君的坚持值不值?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说不定有新角度!
1928年,32岁的茅盾偷偷瞒着妻子和23岁的女学生秦德君同居。1年后,秦德君怀
兰花芳草坳
2025-08-11 17:15: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