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马库斯!德国男子捐赠日军轰炸相册,365张都是血泪见证。 德国艺术家奥斯卡·莱贝克带着父亲尘封87年的相册《废墟中的广州》飞越万里抵达中国,将365张记录1938年日军轰炸广州的未公开照片捐赠给中山大学。 这本相册不仅填补了华南抗战影像史的空白,更以平民视角的残酷真实,撕开了日本右翼试图美化的侵略历史。当某些政客仍在参拜靖国神社时,这些照片像灼热的铁烙印在人类集体记忆里。 柏林地下室的“历史炸弹”。2025年初,奥斯卡整理父亲罗伯特·莱贝克的遗物时,意外发现这本贴有德文标注“日本对广州的轰炸(1938年10月22-26日)”的相册。 作为曾报道过诺曼底登陆的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生前从未提及这些照片,连妻子都不知情。相册中,日军坦克碾过西关骑楼、珠江漂浮着断裂的船板、防空洞外挤满抱着伤员的百姓……每一张画面都让奥斯卡“指尖发抖”。他坦言:“这些照片没有传奇,只有赤裸裸的苦难”。 跨越87年的“真相接力”。为查明照片来源,奥斯卡联系了中山大学博士后吴嘉豪。通过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钟剑峰的研究,确认相册记录了广州陷落次日(1938年10月22日)起的惨状:沙面岛首次出现日军军车、四牌楼街商铺化为瓦砾、海珠桥虽未被炸却满布逃难人群。 德国拍卖行的鉴定证明,这些照片拍摄于1930年代,部分可能由德国领馆人员拍摄。吴嘉豪指出:“现存广州大轰炸影像不足百张,这批365张照片堪称史诗级发现”。 平民视角的“血色档案”。与常见军事行动记录不同,这批照片聚焦战争对普通人的摧残:菜市场阿婆攥着半截秤杆发呆、穿西装的男人在废墟里翻找钢笔、孩童蜷缩在炸毁的药铺前哭泣。 历史学者指出,1937年8月至1938年10月,日军对广州实施14个月“无差别轰炸”,8000枚炸弹导致10万人流离失所。岭南大学图书馆拱顶塌陷时,4000册古籍化为灰烬,而相册中一张标注“Otto医生”所拍的照片,恰好记录了图书馆燃烧的瞬间。 中德联手的“记忆保卫战”。2025年7月4日,奥斯卡将相册捐赠给中山大学校史馆,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该校哲学系主任张伟教授强调:“这些照片是和平的警钟”。 为还原历史全貌,奥斯卡与中大团队实地走访拍摄地点:在原德华银行顶楼锁定轰炸视角,通过南方大厦和爱群大厦造型确认珠江边劫难现场,甚至凭借圣心大教堂雕花门柱辨认出当年惨景。对比今日广州的繁华,奥斯卡称这是一场“特殊的看见”,战争与和平在同一个镜头下对话。 国际正义的“沉默证人”。相册的回归让人想起2017年法国人马库斯捐赠南京大屠杀影像的义举。吊诡的是,当年纳粹德国媒体都不敢刊登这些照片,而日本教科书却将侵华战争美化为“解放亚洲”。 中山大学校史馆馆长吴重庆透露,相册将成为抗战特展核心展品,已有白发老人指认照片中的自家店铺痛哭流涕。网友呼吁:“所有外国友人捐赠的日军罪证应统一成册全球发行”。 历史的“照妖镜效应”。奥斯卡计划将照片数字化供全球研究,他坦言:“父亲是德国人,却记录了中国苦难,这说明战争是全人类的敌人。” 展览期间,每天数千观众留言“吾辈当自强”,外国游客对比废墟与今日广州的巨变陷入沉思。这种跨国界的良知,恰如罗伯特临终前反复念叨“广州”的深意,让苦难成为和平的基石。 从柏林地下室到广州中山大学,这本相册完成了87年的历史闭环。它不仅是365张底片,更是戳穿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刃。当日本右翼仍在淡化侵略时,这些影像以不容辩驳的真实宣告: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真相永不沉默。 信息来源: 每一张都是血泪见证!这本相册记录日军轰炸广州惨状 2025-07-19 15:01·广州广播电视台
又一个马库斯!德国男子捐赠日军轰炸相册,365张都是血泪见证。 德国艺术家奥斯卡
一语呢
2025-08-11 10:58:35
0
阅读:3
Lily
中国,只有强大一条路可以走!一旦弱小,就会历史重演,被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