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太原日军将200多战俘押到一片乱葬岗,然后将他们都捆绑在木桩上,然后当做活肉靶,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他们被日军新兵一对一刺杀。 战争中最黑暗的一页往往被刻意掩藏,但总有幸存者的声音撕破沉默。1942年夏天,太原城外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屠杀,220名中国战俘被当作活靶子供日军练习杀人技巧。这起惨案中竟然有一个人活了下来,他的证词揭开了侵略者最残忍的面目。 根据日本战犯住冈义一1955年的供认,1942年7月在太原市侯家巷驻扎期间,他们实施了一次”刺杀活肉靶检阅”,将约220名中国俘虏当作教育材料进行刺杀训练。这些俘虏大部分是八路军战士、干部、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抗日军战士。 当时日本在华兵力已经严重不足,不得不从国内征召大批新兵。这些新兵大多是十几岁的少年,缺乏实战经验,更缺乏杀人的胆量。日军高层为了让这些娃娃兵尽快适应战场厮杀,制定了用中国俘虏进行”试胆训练”的方案。 住冈义一在供词中承认,当时的”兵役教育方针”就是要以活着的中国人作教育材料,进行试胆、锻炼。各教官根据这个方针进行准备教育后,把检阅课目中的刺杀假设敌改变为刺杀活肉靶。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人道主义,是典型的反人类罪行。 太原城外的乱葬岗被选为训练场地。这里本就是埋葬死者的地方,日军选择这里既是为了隐蔽,也带有极大的侮辱性。被俘的中国人被押解到现场后,被强行剥去上衣,双手反绑在木桩上。 这些中国人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据幸存者赵培宪回忆,没有一个人向敌人求饶,甚至连那些女学生也是昂首挺胸,用愤怒的目光瞪视着日军。这种不屈的精神反而激怒了日军,他们开始更加残忍的杀戮。 训练按批次进行,每批二三十人。日军新兵端着刺刀走向被绑的中国人,在军官的强迫下进行刺杀。整个过程持续了几个小时,现场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赵培宪被安排在第三批。当日军要求他跪下时,他坚决拒绝。其他战友看到后也都开始反抗,这种反抗精神让日军更加恼火,开始胡乱刺杀。就在这混乱中,赵培宪找到机会挣脱绳索,拼命向远处逃跑。 最近的日军士兵立即端枪射击,但由于是刺杀训练,枪里没有子弹。等他装填完毕,赵培宪已经消失在山林中。日军随即派出大批人马搜捕,甚至出动了摩托车和骑兵,但都没有找到他。 赵培宪在山中逃亡了三天三夜,双脚被石头割得血肉模糊,脚掌都磨露了骨头。凭着顽强的意志,他跑回了八路军队伍,成为这场屠杀的唯一幸存者。 抗战胜利后,赵培宪的证词成为审判日本战犯的重要证据。住冈义一于1948年7月10日在山西太原被俘,在1955年5月的笔供中详细承认了这起罪行。他承认自己指挥部下将中国俘虏当作”教育材料”进行刺杀,每人刺杀一名。 这起惨案是日军”三光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恶果。那些被迫参与刺杀的日本新兵,同样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但这并不能减轻侵略者的罪责。 新中国成立后,对包括住冈义一在内的日本战犯实行了宽大处理政策。1956年,这批战犯被释放回国。一些人回国后组成了反战团体,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日本民众揭露战争罪行,但也有人至死都不承认自己的罪行。 赵培宪后来经常应邀到各地讲述这段历史,每次讲到牺牲的战友时都会热泪盈眶。他说自己活下来就是要为那些死难者作证,让世人永远记住侵略者的罪行。 这起发生在太原的惨案,只是日军在华暴行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抗战期间,日军类似的暴行数不胜数。这些血的教训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必须时刻警惕军国主义思想的复活。 历史不容篡改,真相不容掩盖。那些在太原城外乱葬岗牺牲的中国人,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民族气节,什么叫宁死不屈。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激励后人,而侵略者的罪行也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样的历史真相应该被更多人知道。时至今日,仍有人企图美化侵略战争,否认历史罪行。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传播真相、捍卫历史。你对这段历史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思考。
史上名将众多,被严重“吹水”的名将都有谁?01.陈庆之——7000兵马横扫中原
【8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