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宜会战结束后,日军发现一具尸身,在其胸兜找到支刻着“张自忠”的派克金笔,前线日军随即向大佐横山武彦报告,经过专田盛寿的核验,确定眼前人就是“活关公”张自忠。#历史人物#
清光绪17年,张自忠生于山东临清的一个官宦家庭,6岁进入私塾读书,从小到大,张自忠不仅学识过人,而且英姿勃发富有正义感,的的确确是千里挑一的人中翘楚。 宣统3年,临清高等小学堂毕业的张自忠进入天津的北洋法政学堂,并在同年年底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年后,在好友车震的引荐下,张自忠成为了冯玉祥帐下。
那时的中国,山河破碎,张自忠在冯玉祥的教导团中非常勤奋,待人真诚,被鹿钟麟称作“标准学员”,冯玉祥也认定,张自忠将来一定是个将帅之才。 东北沦陷后,日本人图谋察哈尔与北平,而华北危亡之际,被任命为察哈尔与天津当家人的张自忠,艰难维系着所谓的“和平”,甚至,张自忠一度背负骂名。
卢沟桥事变后,各界对张自忠的误会也不断加深,而当北平沦陷后,不明就里的人们认为张自忠乃是亲日派,报纸上称其是“张逆自忠”。 宋哲元任命张自忠的时候,向来沉默寡言的张自忠落泪了,他对着秦德纯副军长道:“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是要成HJ了。”
日本人对三国文化非常喜爱,也非常崇拜武圣人关羽,在日本,关羽是被奉若战神一般的人物,而日本人的心中有个在世的“活关公”,那就是经常让日军损兵折将的张自忠。 张自忠一生参战无数,治军严谨,所率部众战斗力强悍,尤其“西安事变”全面抗日之后,张自忠每每在战场上遇到日寇,从无手软之时。
抗日战场上的赫赫战功,也逐渐消去了当年人们对张自忠的误解,可这些昔日的罪名,对张自忠来说如鲠在喉,让其难以释怀。 1939年夏,前往重庆述职的张自忠接受《大刚报》的记者采访,神色凝重道:我张自忠绝非韩复榘,他日流血沙场,马革裹尸,你们始知我取字“荩忱”之意。
1940年,日军为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纠集三十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此时前线的张自忠,能用的力量仅有自己的第33集团军,所以一早做好了殉国的准备。 开战不久后,张自忠带着2000多人截断了日军第13师团,但由于实力相差悬殊,张自忠终究还是被迫退守南瓜店,到5月16日,张自忠手下仅剩百余人。
16日中午,张自忠左肩膀中弹,下午在日军猛攻之下,张自忠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日军第四队一等兵藤冈充上前,却被突然从血泊里站起来的张自忠吓得楞在原地。 然而,后方的第三中队长堂野开枪,击中张自忠的头部,清醒过来的藤冈拔出刺刀刺向张自忠,拼尽全力,张自忠才轰然倒下。
张自忠牺牲后,其遗体被日军带走,日军第39师团参谋长专田盛寿与张自忠曾为同窗,感于张自忠忠勇,专田盛寿跪地为其整理衣物,令军医用酒精擦拭其身。 最终,日军将张自忠的遗体装殓入棺,安葬于30里外的陈家集山中,为其立碑,而得知噩耗的第38师与第179师,不顾一切发起进攻,最终夺回了张自忠的遗体。
5月23日,张自忠的灵柩由10万民众护送,从宜昌逆流而上运往重庆,途中日寇飞机三次在上空盘旋,无人慌张躲避,而日军的飞机,也并未进行轰炸。 张自忠殉国2个多月以后,其妻李慧敏才得知了这个消息,李慧敏道:“自忠为国战死,我不难过,我虽是妇女,也应有份。”不久,李慧敏交待好家事后,绝食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