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声势浩大,实际毫无进展” 《华盛顿邮报》的一则爆料,在布鲁塞尔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欧盟高层对特朗普总统计划与普京会面、却迟迟未强化对俄制裁的举动“深感困惑”,甚至私下直指美方政策“尽管声势浩大,实际毫无进展”。 这可不是普通的盟友间抱怨,特朗普宣布计划是在一场竞选集会上,当时他语出惊人,表示“若胜选,24小时内就能解决俄乌冲突”,并暗示将很快与普京直接对话。 消息一出,欧盟决策圈集体错愕,一位不愿具名的欧洲高级外交官向《华盛顿邮报》坦言:“我们就像在迷雾中看戏,完全摸不清华盛顿的底牌在哪里。” 欧盟的困惑其来有自,就在特朗普高调宣布会晤计划后,美方在制裁问题上却按兵不动,未如一些欧洲国家预期般“加码”施压莫斯科。 这与其前任拜登政府时期欧美在制裁议题上“步调一致”的局面形成鲜明反差,布鲁塞尔智库专家分析指出,特朗普团队似乎更倾向于将制裁视为“交易筹码”,而非持续的施压工具,这种思路的急转弯让习惯了既有套路的欧洲盟友一时难以适应。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欧盟忧心忡忡之际,乌克兰方面的表态却透露出一种审慎的乐观,基辅高层近期向美媒传递出信号:他们期待美俄若能展开直接高层对话,或许能为当前僵局带来转机,甚至可能促使俄罗斯停止对乌关键基础设施的空袭。 这反映了乌克兰在战场压力下,对任何潜在“外交突破口”的务实渴望,然而,这种期待显然与欧盟对“制裁压力不能松”的坚持存在微妙温差。 这场外交“温差”背后,暴露的是大西洋两岸当前战略优先级的显著差异, 对欧盟而言,俄乌冲突直接关乎家门口的安全秩序稳定,持续且强硬的制裁被视为维护欧洲安全架构、阻止俄罗斯“得寸进尺”的生命线。 而特朗普政府的视角则更趋“交易性”和“结果导向”,既然目标是“快速解决”,那么所有手段,包括直接对话甚至可能的条件交换,都可以摆上桌面。 这种路径差异,让习惯了规则和流程的欧洲盟友感到不安,甚至嗅到了一丝“被交易”的风险。 更令欧盟如坐针毡的是战略自主权的老问题,特朗普首次执政时期对北约的质疑言犹在耳,如今他再次提出与普京“单聊”而事先未与欧洲充分协调,无异于一记警钟。 马克龙倡导的“战略自主”面临更紧迫的现实考验:如果美国的外交政策轨道可能随时“变道”,欧洲是继续在关键安全议题上依赖一个难以预测的伙伴,还是必须咬牙加速构建自己独立的地缘政治行动能力? 这场围绕“特普会”的外交涟漪,远不止于一场会晤本身,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跨大西洋关系在特朗普2.0时代正经历深刻重塑。 欧洲的困惑与不安,乌克兰审慎的期待,以及特朗普团队意图打破常规的“交易艺术”,共同构成了一盘复杂的地缘棋局。 欧盟能否弥合内部对俄政策的分歧,并找到与美国新节奏共处的方式?乌克兰的乐观又是否会被残酷的现实所考验? 这场大国博弈的棋局走向,不仅牵动着东欧战场的硝烟,更将深远影响未来数年全球权力格局的重组。 当特朗普与普京最终坐在一起时,世界屏息关注的,将是棋盘上落下的那颗关键棋子,以及它身后,一个不再如过去般步调一致的西方联盟。
“尽管声势浩大,实际毫无进展” 《华盛顿邮报》的一则爆料,在布鲁塞尔掀起了不小
老阿七说史
2025-08-09 11:14:2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