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阿里驻军断粮,连马都杀了吃。眼看全军都要饿死,一个小战士干了一件事,

元芳侃历史 2025-08-08 15:02:37

1951年,阿里驻军断粮,连马都杀了吃。眼看全军都要饿死,一个小战士干了一件事,救了全军的命,轰动了大西北。

深冬的西藏阿里高原,解放军的先遣部队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在海拔五千米的雪山腹地,呼啸的寒风裹挟着雪粒子,刮在脸上就像刀子割肉。

骑兵连的战士们嘴唇开裂,脸颊浮肿,军装冻得能立在地上。

他们原本计划打通藏北要道,却在补给断绝的情况下被困了整整七天。

这支队伍从新疆出发时带了三十匹战马,如今只剩瘦骨嶙峋的五六匹。

马鞍上的皮具早被战士们煮着吃了,马鬃马尾都成了充饥的"美味"。

连长王震每天要数三遍人数,生怕有战士无声无息地倒在雪地里。

高原缺氧让人的脑子像灌了铅,连最简单的生火动作都要花上平常三倍的力气。

队伍里有个藏族小战士叫贡保,刚满十七岁,是半年前在藏北剿匪时被救下的孤儿。

这孩子能说流利的汉语和藏语,熟悉当地地形,成了部队的活地图。

这些天他看着战友们把最后几块干粮掰成指甲盖大小分着吃,心里急得像猫抓。

最让他难受的是前天夜里,炊事班老班长偷偷把最后半碗青稞糊糊倒进他的搪瓷碗,自己却饿晕在炊事帐里。

骑兵连不是没试过找当地人买粮,阿里地区的宗本(地方头人)们像约好了似的,不是推说仓库没粮,就是漫天要价。

有次王震连长带着三块银元去谈买卖,那个胖宗本摸着山羊胡子说:"这点钱连喂麻雀都不够。"

战士们气得直咬牙,可部队有铁的纪律,不能强取豪夺。

这天晌午,队伍走到达巴宗地界,又碰上个穿狐皮大氅的宗本。

王震照例带着贡保去交涉,那宗本眼皮都不抬,盘腿坐在羊绒垫子上转经筒。

贡保看见他帐篷后头明明堆着成袋的青稞,棚柱上还挂着风干的牦牛肉。

回到营地,贡保整宿没合眼,听着帐篷外呼啸的风声里夹杂着战友们饥饿的呻吟。

第二天天没亮,贡保摸黑溜出营地。

他换上阿妈留下的藏袍,把军装整整齐齐叠放在铺盖上。

二十里山路他走得飞快,高原长大的孩子知道怎么在雪地里找路。

太阳刚照到宗本家大院的金顶,贡保已经翻过院墙。

他记得上回跟连长来的时候,看见宗本卧房挂着把装饰用的藏刀。

事情比想象中顺利,当贡保把冰凉的刀背贴在宗本脖子上时,这个平时趾高气扬的老头吓得尿了裤子。

贡保押着他来到粮仓,二十袋青稞、五筐糌粑、三头冻得硬邦邦的牦牛,看得他眼眶发热。

最让他惊喜的是墙角那坛酥油,这东西在高原上比黄金还金贵。

太阳升到头顶时,王震带着队伍在山口急得直转圈。

忽然看见山脚下冒出个黑点,后面还跟着串牦牛车队。

等看清打头的是穿着藏袍的贡保,王震的火气"噌"地窜上脑门。

他抄起马鞭就要抽,却在看到粮车时硬生生收了手。

当晚全连喝上了三个月来的第一碗热粥,可贡保却被关进了临时禁闭室。

事后才弄明白,贡保跟宗本玩了个"语言游戏",宗本问他解放军会不会杀人,他故意翻译成"连长问你想不想活命"。

等到王震要道歉解释,他又把"违反纪律要受处分"说成"解放军最讲信用"。

这一来二去,倒让宗本对解放军又敬又怕,后来主动联系其他头人卖粮。

靠着这批救命粮,骑兵连撑到了后续部队的接应。

队伍开拔那天,贡保却申请留在阿里。

他说要替饿死的战友们看着这片土地,不能让老百姓再挨饿。

组织上安排他当翻译,他白天跟着工作队下乡,晚上就着牛粪火堆学汉字。

有次背粮过冰河,他差点被激流卷走,怀里还死死护着给牧民治病的药箱。

往后的三十年里,贡保成了阿里百姓嘴里的兵菩萨。

他带着牧民在海拔最高的帕羊镇建起供销社,教会牧区妇女用羊毛换粮食。

改革开放那年,已经两鬓斑白的贡保主动辞去县武装部长职务,跑到边境哨所当炊事员。

他说要守着战友们倒下的地方,让现在的兵娃娃们能吃上热乎饭。

1 阅读:306

猜你喜欢

元芳侃历史

元芳侃历史

专注于给大家推这种好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