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30年前的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如同天神,如今打个胡塞武装却很费劲?其实说白了,

老阿七说史 2025-08-08 13:18:31

为什么30年前的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如同天神,如今打个胡塞武装却很费劲?其实说白了,不是美军变弱了,而是没竞争对手了。 1991年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行动至今仍令人震撼,多国部队如雷霆万钧,短短42天空袭后,百万伊拉克军队在100小时地面战内土崩瓦解。 战损比悬殊到令人瞠目,美军仅阵亡148人,对手却损失数万。那时的美军,如同科幻电影里走出的未来战士,以绝对的技术代差碾压对手,仿佛天神降临凡间。 可30多年后的今天,却画风突变,美军航母、驱逐舰与英军联手,对阵手持廉价无人机和反舰导弹的胡塞武装,场面竟显得异常胶着。 2024年3月,连美军“波特兰”号两栖登陆舰都被胡塞无人机精准命中,火光冲天,2025年初以来,美军舰艇疲于奔命, 拦截了胡塞武装发射的数百架无人机与导弹,部分仍成功突破防线击中商船,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2024年10月至2025年5月,红海商船遭遇袭击的次数同比激增近300%。 这种高强度、低成本的“消耗战”,让财大气粗的美军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个尖锐的问题浮现:是美军变弱了吗? 深入剖析,答案指向一个更本质的维度,外部竞争压力的长期缺位,悄然重塑了这支军队的基因。 冷战结束后的“单极时刻”持续太久,苏联解体,美军睥睨全球,再无旗鼓相当的对手,其战略重心逐渐从打赢“大国战争”,转向应对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等非对称挑战。 军队资源大量倾斜于特种作战、反叛乱能力建设,甚至承担了部分国家建设任务,曾令萨达姆装甲部队闻风丧胆的大规模装甲集群突击、高强度电子对抗与防空压制能力,在实战中逐渐生疏。 这种“肌肉记忆”的退化,在《外交政策》杂志近期的专家评论中被描述为“技术优势掩盖下的战略能力萎缩”。 当对手以非传统方式挑战规则,如胡塞武装无视美军威慑,持续用廉价无人机袭扰航道,美军引以为傲的高精尖武器系统,如同重拳击打蚊虫,成本高昂却收效甚微。 一套“标准-6”拦截导弹价值数百万美元,而胡塞的自杀式无人机成本仅需几千,这种荒诞的“经济账”,正是战略环境剧变带来的直接困境。 兰德公司2024年一份报告忧心忡忡地指出,对手正系统性地研究如何以“低成本饱和攻击”拖垮美军防御体系。 缺乏强大对手的紧迫感,如同温水煮青蛙,美军装备研发近年来频现“马拉松”项目,F-35战机研发周期超20年,成本严重超支,新一代航母“福特”号技术问题不断,战斗力生成缓慢。 相比之下,中俄在高超音速武器、电子战、反舰弹道导弹等关键领域的突飞猛进,正悄然改变着力量平衡。 俄乌战场成为新武器与战法的试验场,俄军电子战系统屡屡干扰乌军通信与西方援乌武器,其无人机与巡飞弹的“蜂群”战术给传统防御带来巨大挑战。 2024年10月,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向以色列北部发射大量火箭弹与无人机,展示了中东地区“抵抗轴心”日益提升的协同作战与远程打击能力。 这些实战经验,正被潜在对手迅速吸收转化。 特朗普政府2025年重掌白宫,其国家安全战略毫不掩饰地将大国竞争置于首位,五角大楼预算明显向太平洋战区倾斜,海军加速部署新一代战舰,空军加紧演练穿透性制空作战。 这一切信号清晰地表明,美军正艰难地试图扭转航向,重新找回应对“对等对手”的“肌肉记忆”与战略紧迫感。 美军在红海的“费劲”,与其说是衰落的铁证,不如说是长期缺乏强劲对手后的一种“机能失调”,当真正重量级的竞争者重新站上擂台,美军被迫从“舒适区”惊醒。 它庞大的体量、深厚的技术储备依然可观,但重新激活冷战时期那种追求绝对优势、高效杀伐的“战争机器”本能,需要时间,更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对手持续施加压力。 历史早已证明,没有对手的锋刃,终将在懈怠中锈蚀,当大国博弈的阴影再次笼罩全球,美军能否重拾海湾战争时的锋芒,将决定未来几十年国际秩序的走向。

0 阅读:2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