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冯增敏带着200多人向越军投降,回国后被判10年徒刑,可他却说:“我当时也是迫于无奈啊!” 冯增敏这个人,出生在1950年代的河北农村,家里穷,兄弟姐妹一大堆,从小就帮父母干农活,接受的教育也不多。1960年代末,他响应号召参军,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一开始分在后勤部门,干些运输和补给的活计,表现平平,没啥特别出彩的地方。后来转到150师448团,当基层战士,参加日常训练和边境巡逻,慢慢升到班长、排长,主要管士兵的思想教育和纪律。到了1979年战争前,他当上2营8连指导员,负责连队的政治工作,和连长李和平搭档,组织新兵训练和后勤保障。这个连队主要是工程兵,战士大多是年轻人,实战经验少。冯增敏在军中过得挺朴素,执行任务时巡视阵地,检查装备和工事挖掘,确保每个坑道都挖得够深。话说回来,那时候部队生活苦,边境任务多,他也就这么一步步混上来,没啥大功劳,但也没犯过大错。大家都知道,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前,边境形势紧张,他带着战士修防御工事,挖壕沟筑掩体,日子过得单调重复。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到尾声,448团接到掩护主力撤离高平地区的命令。团部内部对撤退路径有分歧,团长想沿公路走,便于快速转移,可副军长关豁明坚持穿山林小径,说能避开埋伏,顺便清剿散兵。关豁明的方案通过了,全团就转向密林推进。部队到高平西侧的那嘎村附近,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2营先头进入谷地,结果遭越军伏击。越军从高地开火,机枪和炮弹密集落下,部队被分割包围。副团长胡庆忠指挥侦察排突击,从左侧林间推进,但越军调整阵地,用迫击炮轰击,胡庆忠中弹身亡。2营指挥乱了,冯增敏的8连接到命令上前增援,和1连汇合后一起陷入包围。 越军占制高点,不断射击,战斗持续几小时,伤员越来越多。夜里部队挤在山洞,第二天越军加强攻势,用火箭筒轰阵地。团部派援军突破,可越军层层设防,救援被阻。8连弹药渐少,战士节省子弹,只在敌接近时开火,手榴弹也快用光。第三天粮水耗尽,很多战士虚弱靠在岩壁。越军用扩音器广播,承诺放下武器保命。副连长王立新拒绝,带小队冲敌阵,中途中弹牺牲。冯增敏观察形势,包围圈缩小,援军无望,就和李和平商议,决定谈判。冯增敏站起示意停火,战士陆续放下枪支。越军下来押解他们,冯增敏向军官说明投降人数218人。投降后被带到营地,双手反绑坐泥地,等审问,越军分发少量食物,但环境差。冯增敏后来解释,这么做是为避免全连灭亡。 其实,这场投降不是孤立的,448团撤退决策有问题。副军长关豁明选的山林路线,本意避险,可部队对地形不熟,侦察不足,导致2营中伏。越军在山谷重兵布阵,利用地形优势,迅速包围。战斗打了几日,2营伤亡重,指挥系统崩了。团部派增援,但越军封锁道路,救援无望。部队资源耗尽,士兵身心疲惫,战斗力掉得厉害。这时冯增敏面临抉择,继续打只会多死人,他就选了投降,和越军谈判,换取200多名士兵安全。虽然事后争议大,但他觉得这是保命的无奈办法。话说回来,军队纪律严,战斗到最后是每个军人的责任,冯增敏的行为被视为背叛。投降后,越军把他们当宣传工具,逼在广播中说些诋毁的话,这让回国后罪名更重。整个事件暴露了战场决策的分歧和地形不利的风险,提醒大家战争变数多,一步错就全盘输。 战后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协调,1979年5月21日交换战俘,冯增敏和其他人被遣返,坐卡车回边境。回国后军方调查,50军多名军官挨处分。冯增敏被军事法庭起诉,以投降罪判10年徒刑,开除军籍和党籍。服刑时他干劳改,挖沟渠搬物资,日子苦。话说回来,这件事也让军方反思纪律和决策机制,战场上每个选择都牵扯几十条命,绝境决策没标准答案,但纪律不能破。 出狱后是1989年,冯增敏回河北老家,生活难,妻子离婚,儿子跟妈走,他打零工维持生计。面对询问,他简短说当时无奈,这成了他一辈子洗不掉的标签。1985年百万大裁军,50军番号撤销,事件记录留军史,作为耻辱警示后人。冯增敏晚年低调,偶尔写信反思。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冯增敏带着200多人向越军投降,回国后被判10年徒
混沌于浮云
2025-08-07 19:15:2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