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兴隆暴雨:村庄断水断电断网,两年轻人翻山回家寻找失联亲人,回村后又翻山外出报信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杨家台村夹在燕山余脉之中。7月末的罕见大雨让它一度成为孤岛,与外界失去联系。 从23号到29号,雨水几乎没怎么停歇,兴隆气象站记录到的最大降雨量超过了550毫米,有些地方一个小时就泼下来将近100毫米的雨水,老天爷像是把一整年的水都倒在了这片土地上。 凶猛的山洪裹着泥沙石块冲下来,杨家台村和附近不少村子遭了大殃。最要命的是,路断了,电断了,手机信号也没了,整个村子一下子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 外面的人急疯了,里面的人啥情况,一点消息都传不出来。村里的王女士从27号晚上起就联系不上老家的亲人,急得团团转,心里七上八下。 就在这最揪心的时候,杨家台村里两个年轻后生站了出来。他们知道,村里大多是年纪大的老人,断水断电断网,情况肯定糟透了,家里人也一定急得不行。 不能干等着!俩人一合计,决定冒险翻山回村看看。平常走惯的山路,这会儿变得又滑又危险,到处是塌方和急流。 平时个把钟头的路,他俩连爬带滚,手脚并用,硬是走了大半天才摸回村里。 进村一看,心都揪紧了。好些房子被冲坏了,老人们困在里面,蜡烛快烧没了,有些老人急需的药也快断了。 他俩立刻加入了村民的自救队伍,把附近密云下栅子村好心人冒险送进来的一点蜡烛、手电筒和药品分发给急需的人。 但更急迫的问题是:村里腿脚不便的老人根本没法翻山出去,而外面的人对村里的真实情况两眼一抹黑。时间不等人! 这两个小伙子只稍微喘了口气,又咬着牙,沿着那条险象环生的山路再次翻了出去。这一次,他们是带着村里最准确、最急需的信息去求救的。 就在小伙子们艰难翻山报信的同时,外面的救援力量也在跟时间赛跑,拼命抢通那条被洪水撕得粉碎的“生命线”——连接六道河镇几个失联村的六平线县道。 县交通局的侯玉清带着十几个人的抢修队,在没电没信号的恶劣条件下,靠着挖掘机和铲车,一点点往前啃。70多个小时,他们几乎没合眼,处理了40多处塌方和断点。 7月31号下午5点多,这条承载着希望的“救命路”终于被打通! 路一通,救援的洪流立刻涌了进来。省里紧急拨了近两千万救灾款,调来了成车的棉被、大衣、折叠床,一万八千件物资火速运到。 武警官兵背着物资,在近乎垂直的陡坡和被洪水冲毁的村道上艰难跋涉,把水和食物送到村民手中。邮政的车紧跟着挖掘机,把矿泉水和方便面送到村里,平时一小时的路走了两个半钟头。 最新的统计让人心痛,灾害造成了8人不幸遇难,还有18人失联,搜救一刻也没停。 在另一个受灾的陡子峪乡,刚抢通的路段又被雨水冲垮,抢修队员章明辉和同事们二话不说,跳进泥水里重新干起来:“得把河道改过来,往前挖,争取两天内把这沟打通!” 参与机动车救援的刘青松他们更辛苦,每天只能睡两小时左右,就是这些普通人,用难以想象的坚持,一点点把灾区的生活拉回正轨。 这场无情的暴雨,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威力,也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身上迸发出的勇气和担当。 那两个不顾危险翻山报信的青年,那些连续奋战70多小时抢通道路的工人,那些每天只睡两小时拼命救援的队员,还有四面八方伸来的援手。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断裂的山路上,在冰冷的洪水里,架起了一座座温暖的桥。天灾再猛,也压不垮守望相助的心。 再大的雨,终会停下,而人与人之间这份患难与共的情谊,才是灾后重建最坚实的力量。 参考资料:实探河北兴隆县灾后 救援与重建并行——央视新闻
河北兴隆暴雨:村庄断水断电断网,两年轻人翻山回家寻找失联亲人,回村后又翻山外出报
竹韵清风起
2025-08-07 15:09:11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