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切尔诺贝利三位工人,进入核泄漏淹水区关闭阀门,被告知是一场有去无回的

历史领航员 2025-08-07 12:36:23

1986年,切尔诺贝利三位工人,进入核泄漏淹水区关闭阀门,被告知是一场有去无回的行动!他们在临行前,拍下了这张照片,三人目光坚毅,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因为他们的任务是否成功,将决定数百万人的命运……

1986年,乌克兰北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突然爆发严重事故。

反应堆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如同看不见的火焰,瞬间吞噬了方圆三十公里的土地。

二十万居民被迫连夜撤离,来不及收拾家当的百姓们挤在卡车上,望着逐渐远去的家园默默流泪。

在这场灾难的阴影下,三个普通人即将完成改写历史的壮举。

核电站四号机组爆炸后的第七天,地下室积水成了最危险的隐患。

混合着硼酸和熔融核燃料的污水不断上涨,随时可能引发二次爆炸。

这种规模的爆炸将直接摧毁整个东欧平原,放射性尘埃将飘向整个欧洲大陆。

苏联政府调集了六十万清理人员,却始终找不到解决积水问题的办法,必须有人潜入地下室手动打开排水阀门。

核电站值班长巴拉诺夫主动请缨时,指挥部里落针可闻。

这位四十岁的中年人穿着皱巴巴的工作服,右臂还缠着前些天抢险时留下的绷带。

他比谁都清楚地下室的恐怖,那里的辐射量相当于同时接受四百次胸部X光照射,积水中的放射性粒子能直接穿透普通防护服。

更致命的是,要在齐腰深的污水里摸索着寻找阀门,稍有耽搁就会变成一具发黑的尸体。

凌晨三点,巴拉诺夫带着两位同事走向死亡禁区。别兹帕罗夫是核电站的老维修工,布满老茧的双手曾修理过无数精密仪器。

阿纳年科作为技术员,把核电站的管道图刻在了脑子里。三人套着临时赶制的铅制防护服,每件重达三十公斤,走起路来像生锈的机器人。

地下室入口处,盖革计数器的警报声尖锐得刺耳。

巴拉诺夫打着手电筒带头踏入污水,靴子踩碎水面的月光,荡开的波纹里漂浮着诡异的蓝光。

三人排成纵队,别兹帕罗夫抓着巴拉诺夫的腰带,阿纳年科扶着墙壁指路。他们的防护面具很快蒙上水雾,呼吸声在狭小的空间里格外沉重。

水位漫过腰际时,防护服接缝处开始渗水。

巴拉诺夫感觉小腿发烫,像是被人泼了开水。别兹帕罗夫突然踉跄着撞到同伴身上,他的靴子卡在了扭曲的管道里。

阿纳年科跪在污水中摸索阀门位置,防护手套被钢筋划破也浑然不觉。

当冰凉的金属阀门终于出现在手电光里时,三人的防护服已经浸透了放射性污水。

莫斯科时间五点十七分,控制室仪表盘上的水位开始下降。

浑身湿透的三人互相搀扶着走出地下室,防护服外层的铅板像融化的蜡烛般变形剥落。

他们被直接送进特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用长柄刷子刷洗他们身体时,皮肤表面不断脱落着死皮。

这场与死神的赛跑留下了永久印记,别兹帕罗夫的指甲盖全部脱落,阿纳年科半年内瘦了二十公斤,巴拉诺夫的后背永远留下了防护服压出的淤痕。

但他们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亲眼见证了切尔诺贝利石棺的建成。

直到新世纪来临,三位英雄才相继离世,他们的墓碑前常年摆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鲜花。

0 阅读:1
历史领航员

历史领航员

带你看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