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国民党少将救下了九万红军战士,建国后,毛主席亲自下令,一定要找到这位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8-06 08:56:09

1934年,国民党少将救下了九万红军战士,建国后,毛主席亲自下令,一定要找到这位英雄!    1951年初,北京机关收到一份执行死刑的批文,罪犯名为莫雄,身份为前国民党少将,就在行刑前夕,一份紧急电报从中南海传来,内容简短却震撼人心:立即停止执行,核实身份,妥善安置。   这道命令出自毛主席之手,文件被送至负责审理案件的干部桌上时,所有人都愣住了,没人想到,这位籍籍无名、曾在国民党军中任职的老者,竟牵动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亲自关切,多年后,人们才逐渐知晓,这项特赦背后,藏着一段足以改变国家命运的往事。   1934年,蒋介石在庐山主持召开一场高级军事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围剿红军的全面战略,被称为“铁桶计划”,计划调动数十万兵力,利用碉堡推进战术,封锁红军根据地,图谋彻底歼灭中央红军主力。   会议规模空前,参与者皆为国民党中枢将领和地方军政要员,莫雄之所以能够出席,是因他早年曾在北伐战争中立下功绩,并救过蒋介石一命,因此获准旁听。   会议期间,莫雄发现红军已陷险境,会议形成的作战方案几乎将瑞金地区重重包围,一旦按图索骥推进,中央红军将无路可逃,他感受到局势的严峻,也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场彻底改变历史走向的剿灭行动。   身为军人,他知道泄露军事机密的后果,但他更清楚,这份计划一旦落实,几十万红军战士恐怕将命丧战场,革命力量将遭到沉重打击。   会后,他悄然将会议文件带回住所,连夜整理重点内容,并将其秘密交给一位中共地下工作者,那名特工扮成乞丐,昼伏夜行,徒步数百里,将情报送至江西瑞金中共中央。   这份情报到达时间紧迫,正值红军高层正在筹划战略转移,情报最终促使中央红军决定提前行动,打乱原定节奏,从而避开敌军合围,为后来的长征赢得了关键时间。   莫雄的名字,并未出现在任何报告中,他继续以国民党官员身份活动,在其后数月里,他通过各种方式传递数次军事动向,掩护中共武装力量突围。   1936年初,当红二、六军团接近贵州毕节时,莫雄主动撤出驻地,使数万红军得以进驻城内休整,这一举动也引发蒋介石震怒,命人将其拘押。   莫雄被秘密关押于南京的军事监狱,接受审讯数月,最终因旧部担保及昔日功勋得以释放,但从此被排除在国民党权力中心之外。   抗战爆发后,莫雄调任广东地方职务,其间继续对中共地下组织给予保护与支持,1940年代末,随着国民党政权崩溃,他拒绝随军撤往台湾,而是隐居广东,未公开身份。   直至1951年,地方公安在一次清查行动中将其身份揭露,随后判处死刑,理由是曾任国民党将领,若非叶剑英得知此事,并向中央紧急汇报,莫雄的名字将永远湮没于历史档案之中。   毛主席在得知情况后,指示核查莫雄旧事,当年参与转移工作的红军干部证实,正是1934年莫雄提供的情报,使红军得以提前突围。   若按原计划行动,中央红军极可能陷入铁桶之中,遭受惨重损失,莫雄虽身处敌营,却毅然决然协助红军,这一义举被毛主席称为“救了九万红军”。   莫雄获释后,被妥善安置于广东省参事室,1956年,他受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与旧日曾共事的地下党员项与年重逢,晚年他极少谈及往事,对外一贯低调,他只平静回应自己只是尽了分内之事。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在最黑暗的时刻点燃微光,照亮未来的道路,莫雄正是这样的一位默默无闻却意义深远的英雄。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