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根本不会打仗!”1958年,陈赓大将进京开会,竟有人大放厥词,陈赓当即反驳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8-05 11:10:05

“粟裕根本不会打仗!”1958年,陈赓大将进京开会,竟有人大放厥词,陈赓当即反驳:“粟裕不会打仗,中国还有谁会打仗?请站出来,让我见识见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8年的那个夏天,北京西山的军委会议室里气氛凝重。会议进行到激烈处,有人突然站起来指着粟裕说:“粟裕根本不会打仗,淮海战役的胜利完全是运气!” 话音刚落,会场一片寂静。就在这时,陈赓大将猛地拍桌而起,声音洪亮地反驳道:“胡说八道!粟裕是我见过最会打仗的将军之一,谁敢说他不会打仗?” 粟裕和陈赓的缘分始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当时20岁的粟裕还是个班长,24岁的陈赓已经是营长。虽然军衔相差悬殊,但两个年轻人在革命的洪流中建立了最初的战友情。 起义失败后,两人的道路出现分岔。陈赓因伤需要治疗,粟裕则跟着朱德上了井冈山。这一分别,就是十几年的各自征战。 抗战爆发后,两位将领在不同战场上各显神通。陈赓率领386旅在太行山区打得日军胆寒,创造了神头岭大捷、响堂铺伏击战等经典战例。同一时期,粟裕在苏中指挥新四军一师,连续七次反“扫荡”全部获胜,创造了“七战七捷”的传奇。 有趣的是,两人虽然相隔千里,但战术思想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陈赓发明的“麻雀战”和粟裕创造的“水网地带游击战”,都成为我军游击战术的经典教材。 解放战争期间,两位军事天才终于有了直接配合的机会。1947年的平汉路战役中,中央军委特别指示陈赓兵团归粟裕统一指挥。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淮海战役中的配合,粟裕首创的“壕沟推进”战术被陈赓灵活运用到双堆集战场,最终成功围歼了黄维兵团。战后陈赓开玩笑说:“这次总算没给老粟丢脸。” 新中国成立后,两人都在总参谋部工作,这段共事经历让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陈赓的幽默风趣和粟裕的沉稳内敛形成鲜明对比,却意外地成为最佳搭档。 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陈赓总能用几句风趣话让严肃的粟裕露出笑容,而粟裕的缜密分析也常常让陈赓受益匪浅。两人经常在办公室讨论战术理论,交流带兵心得,那些深入浅出的军事对话成为总参大院的一道风景。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粟裕遭到了不公正的批评。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很多人选择了沉默,但陈赓没有。他不仅在会上公开为粟裕辩护,会后还多次主动看望情绪低落的老战友。 “老粟,咱们都是从战场上走过来的人,什么风浪没见过?”陈赓用他特有的乐观精神安慰着粟裕。“历史会证明一切的,你我心中有数就行。” 1961年春天,两位老战友在上海疗养院重逢。那段时间,他们每天都要促膝长谈到深夜,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畅谈军事理论的心得体会。陈赓夫人傅涯后来回忆说,那是她见过丈夫最开心的一段时光。 可惜好景不长,几个月后陈赓因病去世。得知噩耗的粟裕当场晕厥,醒来后老泪纵横。失去了这位知己战友,粟裕的晚年显得格外孤独。 网友热评精选: 看了老蒋那句“粟裕用兵最毒,陈赓用兵最刁”,感觉校长还挺懂行啊! 说粟裕打仗伤亡大的,怕是没看过孟良崮的钢盔山! 这对CP(战友情版)为啥好嗑?因为他们诠释了什么叫“强者互捧”——粟裕敢把总参作战权交给陈赓,陈赓能为一句话为兄弟拍桌子。比起“谁更厉害”,更打动人的是他们彼此成就的格局。 主要信源:(陈赓与粟裕的莫逆之交——作家文摘)

0 阅读:135

猜你喜欢

棉花糖小仙女

棉花糖小仙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