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媒体喊话了!法国国际广播电台7月31日公开宣称,中国拒绝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峰会还能行吗?法国媒体强调,两大经济体瑞典谈判后的乐观气氛似乎所剩无几。 这种说法似乎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中国的能源采购,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问题的关键点其实不在于买不买,而在于这笔生意怎么结账。 尽管中俄之间有本币结算的约定,这个约定在一些普通商品贸易中也在用,可一旦涉及到石油天然气这种全球硬通货,俄罗斯方面的要求就非常明确,他们坚持要用美元或者欧元来收款。 这意味着,每一船从俄罗斯运来的石油,花的都是中国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外汇储备。 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今天,外汇储备对稳定人民币、保障国家金融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大量外汇去买俄油,不仅要面对油价本身的波动,还要承担美元和欧元汇率变化的风险,这等于承受了双重压力。 所以,这笔交易在金融操作上,和从沙特阿拉伯买油没什么两样,都要动用国家的外汇家底。 除了钱的问题,另一个很现实的障碍是市场根本没那么大的空间。中国的能源进口规划不是一张可以随便画的图纸,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布局。 作为一个工业大国,中国的石油需求非常大而且稳定,为了保证这份稳定,中国早就和世界上好几个主要的产油国签下了长期合同。 特别是和沙特阿拉伯、伊朗这些中东国家的合作,双方的协议里早就把每年的进口数量定得差不多了。这些长期合同是中国能源供应的压舱石,保证了工厂的机器能够持续转动。 这就带来一个直接结果:中国每年的石油采购盘子,大部分已经被这些长期协议给占满了,能留给其他供应商的市场份额本来就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突然要大幅度增加从俄罗斯的进口量,就得去挤占其他老朋友的份额。这么做不仅会影响到和这些国家多年建立起来的商业信任,还会破坏好不容易才建起来的多元化供应格局。 况且,俄罗斯石油的价格和西方制裁捆绑得很紧,说变就变,这种不确定性对追求稳定的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因此,并不是中国不愿意买,而是现实的供需格局和已经定好的合作框架,决定了没有那么大的余量去接纳这些不稳定的货源。 几年前克里米亚危机的时候,俄罗斯同样被西方国家全面封锁和制裁,他们的经济支柱——能源出口——受到了沉重打击。 在最困难的时候,俄罗斯也曾高调地喊出要“向东看”,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盼着中国能多买他们的石油和天然气,帮他们渡过难关。 但是,当时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中方记忆犹新。俄罗斯请求帮助,但他们并没有拿出足够的诚意。俄方反而想把自己的地缘困境当成一张牌来用,希望借这个机会把卖给中国的油价抬高一些,而不是按照市场规矩来谈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方案。 这种一边找人帮忙,一边还盘算着怎么在别人身上多赚一点的做法,让中方看得很清楚,对方在合作里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短期利益,而不是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 这段不太愉快的经历,成了一个重要的教训,让中国在处理类似情况时,变得更加清醒和理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历史教训,中国才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独立自主的能源安全战略。 这个战略的核心很简单,就是“渠道要多”和“供应要稳”。中国非常清楚,把能源安全这个命根子押在任何一个国家身上,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俄罗斯别躲了,也别装孙子了!中国顶在前面硬扛,美国制裁一刀刀砍下来,印度、巴西这
【14评论】【22点赞】
70后中年人
法国不想着怎么凑6000亿的对美投资款和7500亿的美油账单,还有闲心管远东的事,心是真大。
用户16xxx92
中国缺外汇吗?应该是多得花不完吧。少买点美债就有买油钱了。
manuel
早点与美国脱钩没坏处,抓紧时间清空美债吧
奋斗
不需要遮掩,高举全球去美元化的大旗,前进!
实事求是
狗屁不通的文章,文不对题!
林暗草惊风
小编扯淡,中俄目前的贸易基本上是以人民币为主,什么时候要求美元结算了?再说俄罗斯要那么多美元有屁用,西方国家集体制裁俄罗斯,不卖给他们商品,要那么多美元看吗?再说俄罗斯现在购买的大多数日用品都是中国货,是支持人民币结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