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新四军吴芝圃找到团长刘子仁,让他对可能叛变的副旅长采取措施。刘表面答

万物知识局 2025-08-02 10:41:21

1940年,新四军吴芝圃找到团长刘子仁,让他对可能叛变的副旅长采取措施。刘表面答应,实际暗喜,早有反心的他大呼天助我也。

那年,身为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吴芝圃发现了一个危险信号,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的副旅长吴信容近期行为反常,与国民党顽固派往来密切。

1940年12月,吴芝圃专程找到时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六旅十七团团长的刘子仁,要求他对可能叛变的吴信容采取防范措施。

刘子仁当面表现得忠心耿耿,信誓旦旦表示坚决执行命令,然而等吴芝圃离开后,他却暗自窃喜。

实际上,他早对革命队伍心怀不满,一直在等待反叛时机,这次上级让他监视同僚,简直是天赐良机,他立即秘密联络吴信容,两人一拍即合,开始策划叛变行动。

要说刘子仁可不是简单人物,他早年曾在冯玉祥的西北军当兵,中原大战后部队被打散,回到老家,抗战爆发后,他打着抗日旗号拉起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当新四军游击支队来到豫东,他带着队伍加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由于作战勇猛,很快升任团长,但始终对革命纪律心存抵触。

叛变计划在12月12日付诸实施,刘子仁和吴信容突然扣押了派往该部的干部,包括六旅政委蔡永等数十人。

他们带着800多人投靠国民党顽固派,导致豫皖苏边区损失了永城、夏邑、砀山三县交界处的根据地,这次事件被称为"豫皖苏边区十二月事变",给当地抗日力量造成严重打击。

投靠国民党后,刘子仁被任命为永城县县长兼保安团长,他配合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摩擦,袭击新四军部队。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更加肆无忌惮地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这个反复无常的军阀最终在1944年被日军俘虏,变节当了汉奸。

早在西北军时期,他就养成了浓厚的军阀习气,虽然一度参加抗日队伍,但始终把武装力量视为个人资本。

当革命纪律约束他的特权时,他就毫不犹豫地背叛,这种政治上的投机分子,注定要被历史淘汰。

吴芝圃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到这次事件,认为当时对旧军队改造不够彻底,过于看重军事干部的战斗经验,忽视了政治审查。

这一教训在之后的部队建设中得到了重视,共产党加强了对收编部队的思想改造,确保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忠诚的革命者手中。

从刘子仁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有人真心抗日,也有人借机谋取私利。

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坚持抗战到底的将士,而不是朝秦暮楚的投机者,历史最终会给出公正的评价,那些背叛民族大义的人,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

信息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史》 人民网《新四军抗战史》 新华网《河南抗战人物志》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简史》

0 阅读:43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