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会谈果然没那么简单,鲁比奥当着全球向中方喊出一句话,各方惊诧的目瞪口呆 国

老阿七说史 2025-08-02 10:13:32

瑞典会谈果然没那么简单,鲁比奥当着全球向中方喊出一句话,各方惊诧的目瞪口呆 国际局势的风向,有时转得比斯堪的纳维亚的夏季还快,还记得5月那个震动外交圈的瑞典会谈吗?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这位向来以对华强硬著称的政客,在不到三个月后,向外界抛出了一番耐人寻味的新论调。 他声称,中美关系正“进入一个战略稳定期”,但话锋随即一转,强调双方必须“直面矛盾”并“弥补薄弱环节”。 这番看似有所“软化”却又暗藏机锋的言论,再次让观察家们绷紧了神经,这位“麻烦制造者”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 回顾5月下旬的瑞典会谈,其复杂性已然显露无疑,多国高级外交官齐聚斯德哥尔摩,议题横跨地缘安全、全球治理。 中国代表在会上清晰划定了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红线,立场坚定,而就在会谈结束不久,5月28日,鲁比奥便在华盛顿高调宣称“战略模糊已死”,鼓吹美国应“清晰界定”承诺,甚至发出了极具爆发性和较低可预测性的言论。 因此,当8月1日鲁比奥释放出“战略稳定期”的信号时,其反差之大,足以令人“目瞪口呆”,他这次表示:“我认为我们(中美)正进入一个战略稳定期,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 实际上,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直接地面对这些问题,” 他强调,双方需要“弥补各自的薄弱环节”,并“建立更清晰的沟通渠道以避免误解和误判”。 鲁比奥口中的“战略稳定期”,显然不同于冷战时期美苏基于核恐怖平衡的“战略稳定”,它更像是对当前中美关系陷入某种“僵持”状态的描述。 双方都认识到全面冲突代价巨大,竞争被框定在一定的“护栏”内,但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并未解决,对抗底色未变。 将其称为“稳定期”,可能意在淡化外界对美国激进政策,引发局势失控的批评,但也可能反映了美国决策圈内部,分务实派认识到极限施压的局限性。 “直面矛盾”的潜台词:矛盾焦点何在? 鲁比奥没有具体说明需要“直面”哪些核心矛盾,但结合其一贯立场和近期中美交锋点,无疑是清单上的重中之重。 他强调“直面”,是否暗示美方将在这些领域采取更咄咄逼人的行动,或者寻求新的施压杠杆?这恰恰是其言论较低可预测性的体现,也给未来互动埋下了不确定性的种子。 “弥补薄弱环节”的双重指向:自省还是施压? 鲁比奥提到双方都需要“弥补薄弱环节”,这听起来像是呼吁自省,但结合美国政客的惯常逻辑,更可能是:对己: 可能指美国需要加强自身的供应链韧性、关键技术研发、联盟协调能力等,以应对所谓“中国挑战”。 对华: 则可能暗指要求中国在美方关切的领域做出让步,这种模糊表述,既可作为未来施压的铺垫,也试图占据“道义”高地。 沟通的有效性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如果美方一面要求沟通,一面持续在科技封锁等问题上踩红线,破坏对话的政治基础,那么再多的沟通机制也难以防止“误判”。 对于鲁比奥的最新言论,中方必然保持高度关注和冷静分析,外交部门多次强调,相互尊重是前提, 中美关系要健康稳定发展,必须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 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中方始终对对话持开放态度,但对话必须建立在美方兑现承诺的基础上。 停止说一套做一套,合作共赢是正道, 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全球经济复苏等全球性挑战面前,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 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甚至“假想敌”,是严重战略误判,只会损害两国人民和世界的利益。

0 阅读:0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