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外长反问安全会议主席:“中国不从俄罗斯买油气,还有哪个国家能满足中国民众的需求? 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大厅里,各国政要的身影交错,今年的气氛比往年更显紧绷。 俄罗斯的席位空着,这已经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他们连续几年没收到参会邀请了。 之前特朗普和普京通了个九十分钟的电话,说着想让美俄乌在会上沟通的话,听起来像是松了口,可克宫那边直接回了句不派人参加,态度硬朗得很。 会议进行到第二天,紧张气氛陡然升级。 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霍伊斯根,在众人的注视下,将一个尖锐的问题抛向了中国外长王毅,“中国是否会减少进口俄气,用这种方式来施压普京早点结束战争?” 这个问题背后的意图昭然若揭,西方势力试图将中国的能源贸易作为政治工具,逼迫中国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队,进而达到他们遏制俄罗斯的目的。 王毅站在那里,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先提起中俄那漫长的边界线,说起两国经过多年波折才形成的战略协作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这样的关系催生了稳定的经贸往来,能源合作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然后他话锋一转,问了句在场没人能接得住的话:“如果中国不从俄罗斯买油气,哪个国家能拿出这么大体量,满足14亿民众的需求?” 听到这句反问,西方代表们原本带着一丝得意的表情,此刻也瞬间凝固,他们显然没有料到王毅外长会如此直接,强硬地回击。 看看2024年的数字就知道,中国一年要进口5.5亿吨原油,光是从俄罗斯就来了1.085亿吨,占了将近五分之一,比沙特的7864万吨多出不少,稳稳当当地成了最大供应源。 有人可能会想,中东不也产油吗? 可那边的价格比俄罗斯高出一截。 要是真为了所谓的政治目的,把俄罗斯的油气换成中东的,国内企业的成本得涨多少,老百姓加油、取暖要多花多少钱? 王毅心里清楚,国家首先要为自己的人民负责,保障人民的能源供应稳定,这是中国的首要任务,绝不能被政治操弄所左右。 进口油气不是小事,关系到工厂能不能开工,老百姓出门能不能加到油,冬天家里暖不暖和。 西方那边的双标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印度这两年从俄罗斯买的原油也不少,白宫却说这是人家的主权决定,半句重话都没有。 可到了中国这儿,就成了“安全威胁”,成了“给俄罗斯输血”。 就连带头喊着禁运俄罗斯能源的美国,自己也没少从俄罗斯买东西,这种做法实在让人看不透。 国家首先要为自己的人民负责,这一理念贯穿于中国外交政策的始终,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这场“交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关心的根本不是俄乌冲突本身,而是想借着这事打压中国。 不然怎么解释,一边要求中国减少对俄贸易,一边又对印度和自己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毅的反问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西方逻辑里的漏洞。 他让在场的欧洲国家也忍不住琢磨,过去这几年,他们听了美国的话,停了俄罗斯的油气进口,结果呢? 老百姓家里的账单越变越厚,能源价格飞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反倒是美国在背后赚得盆满钵满。 中俄的能源贸易,是两个主权国家的正常往来,既不针对谁,也没碍着谁,更谈不上什么“支援战争”。 要说支援,中国这两年为了劝和促谈做的事可不少。 就像前段时间特朗普和普京的通话,美媒都说是中国在中间促成的。 这恰恰说明,中国一直在为推动冲突降温努力,而不是像西方说的那样“站队”。 现在俄乌局势正处在关键时候,特朗普想让俄罗斯重新加入G7,被克宫一口回绝,说更看好G20。 这也说明,光靠美国一句话,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明摆着,没有中国的参与,想让这场战争停下来,难。 王毅在慕安会的回应,不只是回答了一个关于能源的问题,更像是在告诉世界,中国有自己的立场和节奏。 14亿人的需求不能当儿戏,国家的主权和利益更不能拿来做交易。在复杂的国际局势里,中国会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为世界的稳定添一份力,这一点不会变。
王毅外长反问安全会议主席:“中国不从俄罗斯买油气,还有哪个国家能满足中国民众的需
星球拾光
2025-08-01 11:38: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