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年,任得敬把17岁的女儿献给西夏皇帝。对于女人,夏崇宗李乾顺来者不拒,多多益善,更何况任氏生得娇美动人,落落大方,当即高兴得合不拢嘴,封她为贵妃。
任得敬原是北宋末年西安州的通判,西安州位于今天宁夏海原县一带,是北宋西北防线的重要一环。西北防御西夏的重任,常年由驻军承担。然而随着金军南下,北宋的国力逐渐衰弱,朝廷对西北的关注也逐渐淡化。在这种局势下,西夏趁虚而入,出动数万大军围困了西安州。面对西夏的逼近,任得敬在1137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决定开城投降西夏。 西夏当时已经出现了外戚专权的局面,像没藏氏、梁氏等家族长期掌握政权,而任得敬在西夏的上位方式,与这些外戚截然不同。没藏氏曾是李元昊的宠妃,她生下李谅祚后,成为了李谅祚幼年时期的权力背后操盘者,但随着李谅祚长大,没藏氏的势力被铲除。而梁氏家族的权势同样横扫一时,梁太后与其侄子梁乙埋掌握了政权,甚至通过婚姻手段将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任得敬的起点虽然不高,但为了攀升权位,任得敬采取了极为高效且不择手段的策略。首先,他将自己的女儿献给了西夏皇帝乾顺,借此获得了权力的进一步提升,最终被任命为静州防御使。接着,他通过贿赂朝廷大臣,成功地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了西夏的皇后,自己也因此迅速晋升为静州都统军。 在西夏仁宗仁孝继位后,任得敬凭借镇压蕃部的起义,得到了封赏,成为了翔庆军的统帅,并被封为西平公。随后的日子里,任得敬凭借自己的手段和关系,成功地进入了西夏的朝廷,任命为尚书令。随着晋王察哥的去世,任得敬的权势再次上升,他逐步接替了更加重要的职务,最终升任中书令,成为国相,开始形成自己的私人势力。他甚至成立了自己的势力集团——“任家党”,并在朝廷中大肆扩展自己的影响力。
1137年,那时的任得敬还默默无闻。他为了在仕途上找到一条捷径,不惜牺牲自己年仅17岁的女儿,把她献给了当时的西夏皇帝李乾顺。李乾顺见任氏娇美动人,欣然纳之,并封为贵妃,任得敬也因此平步青云。然而,任得敬并没有就此满足。 1147年,他终于再也按捺不住,执意要求入朝为官。但御史大夫热辣公济力排众议,坚决反对此事。他直言历史上外戚干政,往往导致灾难,谁也无法保证任得敬没有异心。濮王也表示赞同。李仁孝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拒绝了任得敬的请求。任得敬心中怒火中烧,却不得不暂时忍气吞声 1170年,李仁孝终于下定决心要铲除任得敬这个心腹大患。他巧妙地把任得敬召回京城,想要把他的军权和政治势力一点点剥离。于是,任得敬扯下伪装,拉拢心腹,召集部众,彻底撕破了脸。他自立为楚王,甚至大胆称帝,以示决裂到底的决心。 双方兵戎相见,在静州城下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任得敬虽然兵精将广,但毕竟寡不敌众。金军和西夏军的联合之师,很快就攻破了静州的城池。任得敬见大势已去,拒不投降,宁死不屈。李仁孝下令擒拿任得敬及其亲信,押解回都城中兴府。沿途百姓夹道围观,无不唾骂叛臣的可耻行径。任得敬一路颜面尽失,却也只能默默承受。回到京城后,李仁孝下旨将任氏满门抄斩,老幼无一幸免。任得敬本人也被凌迟处死,惨遭千刀万剐之刑,殒命街头。至此,这个跋扈一时的外戚政治集团彻底覆灭,再无翻身之日。
任得敬,虽已权倾朝野,成为国相和楚王,仗着庞大的势力和党羽,实际上并非无敌。朝中始终有一部分正直之士,他们不仅不畏权势,更坚决站在任得敬的对立面。王举就是其中一员,虽然他已经被罢官远去,但他在任得敬眼中,始终是个隐患。而真正能让任得敬有所忌惮的,是那些深得人心、心怀忠诚的朝廷大臣。 第一个是热辣公济,他早就识破了任得敬的野心。正是凭借他与濮王仁忠的合力,才粉碎了任得敬首次入朝的阴谋。任得敬升为楚王后,逐渐狂妄,宫廷中出入的车马仪仗与西夏皇帝几乎无异。对此,热辣公济忍无可忍,立即上书弹劾。 第二个是焦景颜,个性直率、嫉恶如仇。他担任翰林学士时,与任得敬的侄子任纯忠发生过一次激烈争执。任纯忠本应理亏,但凭借叔叔的庇护,他始终不认错。焦景颜痛斥其为奸臣,令任纯忠当场哑口无言。 第三位是斡道冲,他自小聪慧,家学渊源深厚,深受西夏历代皇帝的信任。斡道冲通晓五经、熟练西夏文和汉文,尤其在文化学术方面有着卓越贡献,翻译了《论语》并加注解,广泛传播。以他对国家历史的贡献和学识,斡道冲在西夏政权中举足轻重,虽对任得敬专权不满,但他始终保持低调,从未公开反抗。 第四位是仁友,宗室出身,虽身为郡王,因性格谨慎、行事低调,很少表露自己的立场。然而,他内心对任得敬专权的行为极为不满,只是因为时机未到,他选择暂时隐藏自己的反抗力量。他们也注定成为任得敬最终的“掘墓人”。 任得敬的权力扩张并未止步,他通过连年打压朝中大臣,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最终,他的野心露出端倪,企图分裂西夏与金朝结盟,甚至密谋投靠宋朝。西夏朝廷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行动,最终将任得敬及其党羽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