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笑谈[超话]【淄博耕地保护的数字化之路】曲园学子三下乡2025三下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三下乡[超话]曲阜师范大学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耕地资源的影响日益凸显。为探究数字经济对耕地资源利用模式的影响,2025年7月10日至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迹计划”社会实践队成员分组在黄河流域山东段展开调研活动,淄博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数字经济背景下淄博市耕地资源的现状与挑战,为区域耕地数字化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政策建议与实践方案。
开展线下调研活动
淄博组的实践队成员为更好了解淄博市耕地利用现状,首先来到沂源县诸葛镇的蟠桃生产合作社,但发现农户大多都是中老年人。通过与村民交谈得知,由于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年轻人不愿返回家乡种地,农户又缺乏数字技术指导,无奈之下只好进行简单的果树套袋技术。但由于喷洒农药、浇灌果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可能面临着耕种成本高于收益的困境,只好将部分耕地搁置。 随后,实践队成员来到沂源县张家坡镇桃花坪村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的对象包括农民、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地方政府工作人员。问卷内容涵盖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情况、耕地利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等。同时,实践队成员们通过走访农户和农业合作社,了解到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渗透率逐步提高,例如智能灌溉、无人机施肥等技术已开始应用,但普及程度仍不均衡。部分农民表示,由于缺乏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他们对数字技术的接受度较低。此外,耕地非农化现象在城乡结合部较为突出,一些耕地被转为工业或商业用地,导致耕地资源流失。
种植基地里的智慧实践
为进一步了解数字经济对耕地资源的影响,实践队成员们来到了前瓜峪村蓝莓和草莓种植基地,见证了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的生动实践。走进种植示范基地,智能物联网系统正实时监测着土壤墒情和作物长势,而水肥一体化机器则可以精准控制每株蓝莓的水肥供给,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果实的优质率。在与基地负责人的谈话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基地通过雇用周边村民,带动了当地经济增收,也提升了农户的技能价值,形成“数字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联合体,提升区域农业组织化程度。
最后,实践队员来到阳光玫瑰种植基地,深入考察了数字经济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该基地使用智能温控系统,根据数据自动调节大朋开合度,将温差控制在±2℃以内,并在高温时段自动开启喷雾降温系统,确保果实品质稳定。跟随基地工作人员参观时,实践队员发现该地采用“葡萄+禽畜”种养结合的立体循环农业,禽类除草除虫,粪便经发酵还田,形成生态闭环。同时,该阳光玫瑰种植基地带动周边200亩耕地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成立葡萄产业联盟,实现技术标准输出,并借助电商平台销往全国。这种“数字技术+产业特色+联农带农”的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次淄博之行虽已结束,但实践队队员们深知,数字经济与耕地资源的融合发展之路还很长,这次调研活动也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数字经济背景下耕地资源保护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未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迹计划”社会实践队将继续深入分析研究,关注民生问题,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相信在各方的不懈努力及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建设的双重驱动下,数字经济必将为耕地保护注入新活力,让千年农耕文明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为端牢“中国饭碗”筑起数字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