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理想i8吧,我现在都有点头疼,每次讲这辆车,被误读我觉得没关系,总是被拿来引到别的节奏上,就…………很烦,我已经很克制,没有什么情绪化的表达,尽量用数据说话,还是有人来给你贴标签。
确实来不及做视频了,就简单说一些我们的洞察吧。
1️⃣,i8 的销量理想应该会公布,其他博主肯定也会说。那我就说一下这辆车的关隘在哪儿吧,月交付量必须维持在3500~4500才能奠定i6与i9的成功;
2️⃣,i8 的价格公布后,对于潜在用户转化没有产生多大波动,可以翻译成:该买的还是会买,不买的也不是仅仅因为价格、配置而放弃;
3️⃣,我知道评论区还得提,那我直接说吧,i8 与 L90之间的潜在用户重叠率,还不如理想L9和问界M9、M8高,我不评判双方做了什么,我不评判双方做了什么,我不评判双方做了什么,只是最近的一些对抗,对品牌的作用远大于对销量的作用;
4️⃣,在很早之前看i8的时候,张骁问我价格,我说32,8万,万字儿没落地他就说不可能,我已经准备去他工位给他来坨大的了。抛开这些,i8 Pro的价格对于考虑传统能源SUV(例如宝马X5、奥迪Q5L)的吸引力巨大,同时,i8 也吸引了相当多传统能源SUV车主。而这个价格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自家L9,只不过目前这方面数据还只是有起伏,我们会持续跟踪的;
5️⃣,i8 发布会对于潜在用户转化没有起到作用,发布会前后数据都差不多,数据增高是岳云鹏的几只广告片,低潮是KOC之间的口水仗。i8 发布会与之前所有理想发布会不同的是,以往发布会的逻辑是:这是什么——对车主家庭有啥好处——所以我们这么做,i8发布会的逻辑是反着的: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做了什么——是不是挺好的。这个逻辑和小米非常像,唯一的问题是,雷军或者说小米总是可以加一点:为什么别人不这么做,小米就不信这个邪;
6️⃣,我们用户侧写组监控发布会数据,16~25岁男/女新增用户(为什么要从16岁开始这个以后再讲)的5分钟跳出率是75%,26~35岁是43%,36~45岁是27%,45岁以上是22%;引发共鸣的场景,是李想举着小桌板像美队(哎我为什么打了一个冷颤)一样出来;
7️⃣,最吸引16~25岁男/女新增用户部分是浩宇上台讲的部分,10位观众的心率明显增高,瞳孔明显扩大,鉴于范皓宇和陈昊宇之间的差距,我们有理由相信,是这部分内容吸引了这些Z时代用户;
8️⃣,发布会的声音是导致全年龄段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主要原因;
9️⃣,i8 的设计(外观内饰)是最受女性用户青睐的原因之一,这个是理想整个车系内的对比,如果和蔚来/小米/特斯拉相比,数据仍旧是低的。不过我们真心建议理想在女性用户群上发发力,该投放投放,该上配件上配件,销售也别死气沉沉的,多跟嫂子聊聊,咱这车您开最合适!毕竟家里谁说了算,大家心里都有数,不像我,说买啥就买啥;
🔟,VLA 部分的演示未达到预期,但是却增加了用户的向往感,大部分用户的反馈是演示场景过于单一,反而他们更喜欢听一些技术描述。大家不要觉得像我这种老登爱听,16~25岁的用户对这方面极其感兴趣,也不觉得只是咱们男同胞爱听,女性用户对于辅助驾驶的依赖性明显高于男性,i8 的整个演示有点过于理工男了,郎博上台应该穿的明亮一点,这个不是我瞎说,16~25岁的女性在看完郎博这一段之后,觉得郎博特别像自己家学习过于好的哥哥,过年回家第一件事儿就是让你把卷子拿来看看你那里还需要提高。“哥你要不然还是谈个恋爱吧”——这是用户原声。
作为旁观者,我知道i8经历了什么,从我们的数据来看,用户对于i8没有那么消极,反而是理想稍微有些紧张,少了以往的松弛感,唯一能让大家感受到松弛的,还真的是岳云鹏的几支广告片,与岳云鹏的合作最好持续下去。
希望理想汽车加油💪,希望这个行业也越来越好。